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2012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19  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  浏览次数:1196
 

    河南省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于小麦生长,小麦也已成为河南农民习惯性栽植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33×106ha左右,约占全国的20%,总产占全国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河南省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粮仓。小麦的生产过程中,品种的增产作用十分巨大,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之一,不单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载体之一,同时品种还具有区域性和时效性,因此,如何选好品种,用好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等到充分发挥,保证小麦增产目标的实现,是品种使用者、选育者、管理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1 本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播种前后降水普遍,墒情好,基本苗足:去年秋季全省普遍降水较多,播种前后各地均有降水,土壤底墒、口墒均较好,加之播种量相对较大,因此全省各地小麦基本苗普遍充足,且出苗均匀,虽然部分地区由于播种期降水推迟了播种期,但田间出苗率提高,基本苗数增加,对形成适宜的冬前群体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对旱作区的作用更大。较大的冬前群体对保持较多亩成穗数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播种期的适当推迟,抑制了冬前旺长,减轻了冬季冻害,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冬春墒情好,形成了较大生物量。由于播种前后降水较多,土壤水份含量高,加之冬前气温适宜,因此冬前地上部分生长较快,但根系发育相对缓慢,总生物量较大,但根系发育相对不足,特别是深层根的比例相对降低,出现群体较大,个体相对偏弱,对保证后期耐旱、耐高温不利。冬季降温较早,且持续低温,对群体的过度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也拉大了高位分蘖与低位分蘖的差距,同时也延缓了根系的发育速度。

    春季气温回升晚,穗分化时间延长。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拔节期推迟,株高降低,对提高抗倒性起到了较好作用。低温也对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产生了较大抑制作用,常年发病较重的南部地区,本年度条锈病、白粉病发病较轻。晚春气温迅速稳定回升,小麦生长速度加快,短期内完成了两极分化,并开始抽穗,管理不及时的麦田,分蘖和小穗退化比例加大,使亩成穗和穗粒降低。倒春寒危害较轻,但后期叶锈病的发生较重。

    扬花期阴雨,赤霉病发生较普遍。4月下旬全省不同地区先后普遍有阴雨,空气湿度大,此时正值小麦扬花期,因此诱发了赤霉病的普遍发生,防病不及时的麦田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进入灌浆期后总体气候比较适宜,光照充足,没有明显的高温过程,土壤墒情基本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需要。但由于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推迟,扬花期比常年推迟,成熟期与常年相当,灌浆期比去年缩短,加之根系分布相对浅,对土壤深层水分利用困难,耐旱性不足和灌浆速度慢的品种千粒重比去年降低。

    2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2·1 基本现状

    品种结构: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等晚茬作物的种植比例越来越小,适宜早播的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据种子管理部门统计,2012年河南省生产上有统计面积的品种有100多个,矮抗58种植面积1.53×106ha左右,郑麦366、周麦22种植面积6.66×105ha万亩左右,西农979、众麦1号播种面积达3.33×105ha以上,以上5个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超过3.73×106ha,占全省麦播总面积的60%以上。生产上除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18-99和豫麦70-36等弱春性品种在生产上有一定面积之外,其它弱春性品种统计面积已非常小,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已不足全省播种面积的15%。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的地位非常突出,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已占绝对优势。

    丰产性和适应性:经过育种家多年努力,河南省生产利用的小麦品种基本走出了千粒重低的历史时期,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比上世纪有明显提高,并且保持了亩成穗较多的优势,产量潜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株高适宜,抗倒性较好,多数品种,特别是主导品种对常发病害均具有一定抗性或耐性,较适宜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在适应性和丰产性方面均可满足河南省小麦生产要求。

    抗病性:在河南省小麦生育期内发生的病害较多,不同病害在河南省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均有一定范围的发生。育种上关注最多的是条锈病,小麦育种过程中鉴定手段最完善,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过程中进行接种鉴定,因此多数品种,特别是新审定的品种对条锈病均具有一定抗性。条锈病为输入性病害,国家在条锈病菌源地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河南省大面积严重发生条锈病的机率在降低。生产上发生最普遍的是白粉病,育种过程对白粉病的选择压力较大,但白粉病病原菌变异较快,多数品种在审定时抗病,在生产上利用数年后抗性就逐渐减弱。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多数年份局部发生,但重发年份对产量也会造成较大影响,由于育种过程对其鉴定较困难,多数品种对叶锈病抗性不足。通过品种改良有效提高这三种病害的抗性是最有效手段,但随着品种利用时间的推延,生理小种的变化,品种抗性会降低或丧失,如偃展4110审定时鉴定为高抗白粉病,现在生产上表现高感白粉病。目前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对纹枯病和赤霉病基本不具抗性,并且对防治时期要求较苛刻。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立足于防病,并且要选准防治时期和防治用药。

    品质:品质的表现与品种有关,与栽培条件和生态环境关系也很大。由于品种审定时收集品质分析样品所处的环境栽培措施与生产有一定差异,经常出现优质品种在某些地区生产的粮食达不到优质小麦标准。因此优质品种的利用要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品种,同时还要配套相应的栽培措施。目前河南省适宜栽植的优质小麦已经比较充足,品种类型也已从弱春性为主,转为半冬性为主,如郑麦366、西农979、郑麦7698、新麦19等,其适应范围更广,品质水平有一定提高,产量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优质小麦的生产应根据需要组织订单,如果优质小麦不能按优质小麦出售,其优势就难以发挥。

    2·2 品种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倒伏问题:倒伏不但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品质,加大收获难度。本年度由于春季低温时间长,株高降低,群体发展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倒伏相对较轻,但倒伏的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倒伏是环境因素、管理措施、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播种量增加、耕作方式、肥水调控措施不当都是倒伏的重要诱因,单依靠品种来避免倒伏,在目前高群体和高产量水平的要求下是很难实现的,品种的抗倒伏能力是相对的,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有效调控,如栽培管理不当,群体过度发育,遇到大风降水天气,很容易引发倒伏。

    成熟期问题:历史上河南小麦生育后期多高温,易遭干热风危害,因此要求品种早熟,早熟的品种多春季发育较快,又易遭倒春寒影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多为中熟品种,但育种家从进一步提高产量的角度考量,育成品种的成熟期有逐步变晚的趋势,也有一部分成熟偏晚的品种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上利用,晚熟品种不但易遇后期灾害,同时对一年两熟区提高周年产量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选用晚熟品种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是豫南麦区更应慎重。在品种布局时,相近区域的小麦成熟期应保持相对一致,以便组织机械收获。

    水地品种旱地利用问题:河南省旱作小麦面积在1.13×106ha左右,多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由于降水量不足和灌溉条件有限,生产上适宜种植耐旱性较好的旱地品种,但由于旱地品种没有水地品种产量潜力高,风调雨顺年份水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因此近些年旱作区在大量种植水地品种,水地品种的耐旱性不如旱地品种,多数年份不如旱地品种产量高。近年新审定的旱地品种如洛旱6号、洛旱7号等,旱作条件下产量潜力也非常大,而且耐旱性又相对较好,多年的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因此,旱作区应尽量选用旱地品种,保证旱作区小麦的稳定发展。

    3 不同生态区域的用种策略

    3·1品种利用原则:根据各地自然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因种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品种,主导品种、搭配品种合理搭配,良种结合良法,最大程度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3·2指导思想:以稳产、高产、抗病品种为主导,根据优质麦订单的需要,积极稳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逐步引导压缩不具产量优势的老品种,提高小麦生产的整体抗灾能力,力争实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3·3 不同麦区的生产特点及用种策略

    中北部麦区:包括驻马店中部及以北的漯河、许昌、郑州、开封、洛阳、黄河以北水浇地。该区域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较大,产量水平相对较高,抗灾能力较强。品种利用时应尽量选择半冬性高产、优质品种,熟期以中熟为主,可根据茬口需要选用少量弱春性品种

    东部麦区:包括商丘和周口两市,该区域生产水平也较高,但春季倒春寒发生机率较高,品种利用时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纹枯病轻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尽量少用弱春性品种;

    南阳麦区:该区是盆地气候,秋季降水不稳,灌溉条件相对较弱,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病害发生重。品种布局时应保持适当的弱春性品种比例,半冬性品种以早熟品种为宜,且要注重抗病能力,特别注重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病能力。

    信阳麦区:长年信阳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大,病害发生重,且下茬水稻面积较大,品种布局时应以早熟弱春性品种为主,同时注重品种抗、耐病性。

    旱作麦区: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平顶山等区域的非水浇地。该区域多浅山和丘陵地区,地上水稀少,地下水匮乏,灌溉能力较差,主要靠自然降水维持小麦生长。品种选用时应重点选用旱地品种。

    4 主要推广品种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4·1 矮抗5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根系活力强,冬季抗寒性好,矮秆抗倒,成穗率高,亩成穗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较好,丰产稳产性好,成熟期耐高温,由于其抗倒性突出,深受农民欢迎。该品种连续三年为我省第一大推广品种。其对白粉病、叶锈病的抗性已基本丧失,今年黄河以北赤霉病较轻,黄河以南相对较重,建议豫北地区应稳定种植面积,中后期注重防病,在南部麦区应慎用。

    4·2 郑麦366:属半冬性优质强筋早中熟品种,苗期长势旺,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快,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熟早,品质指标均衡,加工品质优良,对条绣,叶绣、白粉病均有一定抗性,感赤霉病,抗倒春寒能力一般,今年在驻马店地区纹枯病偏重。由于是优质品种,受到了粮食部门的重视,适于订单农业种植,如能与企业紧密结合,面积还会进一步扩大。生产中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纹枯病。

    4·3 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亩成穗数适中;长相清秀,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层较整齐,灌浆速度快,熟相好。抗条锈、白粉、叶锈和叶枯病,感赤霉、纹枯病,花粉对低温敏感。对肥水要求较高,增产潜力大,是创高产的理想品种,为我省小麦的第三大品种。今年从大田看,成熟偏晚,赤霉病偏重,生产利用时应立足于在高肥水地推广利用,并注意赤霉病、纹枯病的防治。

    4·4 西农97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好;抽穗早,灌浆速度快,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紧密,粒饱色亮,品质优,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较协调。缺点是易受倒春寒危害,抗倒伏能力一般,近几年地南部地区种植表现较好,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由于抽穗相对较早,今年在驻马店、南阳、周口、许昌赤霉病发病轻。今年收获面积达780万亩,已成为我省第四大小麦品种。由于其具有早熟的优势,预计在豫南地区面积会相对稳定,在生产利用中应及时防病。

    4·5 众麦1号:半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强,抗寒性强,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结实性好;穗层厚,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较抗倒伏;后期灌浆快,籽粒饱满,丰产稳产,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条锈病,籽粒黑胚率高。该品种稳产性、耐病性好,在东南部麦区种植面积稳定,目前已成为我省第五大主要品种。今年大田赤霉病发病较轻。预计种植面积会稳中有升,利用时注意适期播种,及早防治白粉病。

    4·6 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曾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由于其冬季抗寒性略差,我省中北部麦区已经退出市场,在豫南地区每年也呈下滑趋势。今年在我省沙颍河以南,由于赤霉病发生较轻,整体产量,籽粒饱满度相对较好。今年由于早熟,各种病害均相对较轻,且我省繁种面积较大,具有充足的种源,预计明年面积会稳中有升。

    4·7 洛旱6号:半冬性中熟旱地品种,幼苗长势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起身早,两级分化快,抽穗扬花早,成穗率较高,亩成穗数适中,穗层整齐,穗粒数较多;成株期叶片上举,旗叶宽大,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籽粒饱满度好;该品种在我省旱地利用多年,丰产稳产,今年在各旱作区均有较好表现,明年仍会稳定发展。

    5 有较好发展势头的新品种

    5·1 郑麦7698:苗期苗势壮,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慢,抽穗迟,耐倒春寒能力一般,熟期中晚。株型偏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中等。后期根系活力强,熟相较好。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较好。国家区试品质测试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去年在全省较大范围安排了种子繁殖,种源充足,在河南省高中水肥地种植面积会有较大扩展。

    5·2 周麦23: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对低温有较好耐性,株型稍松散,株高适中,抗倒性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产量潜力大。对白粉、叶锈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由于其成熟期相对较早,今年在各地赤霉病发病较轻,丰产性好。审定后由于产权单位品种间的相互挤压,面积扩展较慢,预计明年面积会增加。

    5·3 新麦26号:半冬性中熟多穗型优质强筋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亩成穗多,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株高适中,抗倒性一般,对倒春寒抗性中等,产量三要素协调;内在品质优良,面团稳定时间可达20min以上。对条锈病有较好抗性,纹枯病较轻,高感白粉病,有叶枯病。由于审定时间短,目前仍是种子扩繁阶段,但优质订单势头发展强劲,生产利用时应搞好良法配套,控制群体,预防倒伏,稳定品质。

    5·4 周麦27: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系。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株型偏松散,旗叶长,卷曲上冲,穗层整齐,灌浆快,落黄一般,综合抗病性一般。穗大穗匀,千粒重较高,丰产潜力大。目前仍是种子扩繁阶段。

    5·5 洛麦23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亩成穗多;穗层整齐,株型紧凑,植株较矮,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抗病性中等;对肥水敏感,后期有早衰现象;感叶锈病、纹枯病重。近几在黄淮南片麦区种植表现高产、稳产性好,在我省的豫东南地区有一定面积种植。

    5·6 丰德存麦1号:半冬性中晚熟强筋小麦品种,抗寒性和抗倒春寒能力强,分蘖力强,亩成穗较多,根系活力好,较耐旱,抗后期高温和干热风,较抗倒伏,抗条绣和纹枯病,成产三要素合理,丰产、稳产性好,较好地实现了丰产和优质的协调与统一。今年在河南、苏北、皖北、陕西四省45个县、260个乡镇的354示范点,59.4ha示范田实打验收,平均亩产8160kg/ha,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预计秋播面积会有较大发展。

    5·7 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株型松紧适中,植株偏高,茎秆粗壮,较抗倒伏;返青起身快,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穗层整齐,长方形穗,小穗排列紧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高;后期耐高温,成熟落黄好。在黄淮麦区的河南、皖北、苏北均有较好表现。审定时由于植株偏高,担心倒伏,前几年面积扩展缓慢,通过几年试种,其抗倒能力得到充分认识,种植面积开始较快发展。

    5·8 衡观35: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较好,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穗层整齐,小穗排列较密,结实性好,亩成穗较多,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对春季低温干旱天气敏感,易感赤霉病、叶枯病。由于其早熟,在南阳、驻马店两市种植面积较大,生产利用时注意后期防病,在南部地区会稳定种植。

    5·9 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松紧适中,植株较高,抗倒性一般;穗层整齐,长相清秀,结实性好,成熟落黄好。抗白粉病、感赤霉病,倒春寒对其结实性有一定影响,北中部高水肥地利用较好。

    5·10 豫教5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苗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对倒春寒不敏感;穗层整齐,亩成穗数适中;旗叶上举,穗下节较短,株高适中;小穗排列较密;灌浆充分,籽粒饱满度好,粒重高,籽粒均匀;闭颖授粉,种子易保纯,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中抗白粉病,高抗条锈、叶锈和纹枯病;在中北部有一定利用价值。

    5·11 平安8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特点是: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春季返青起身慢,长相清秀,叶片短宽上冲,穗下节长,下部叶片偏小,行间通透性好,结实性好,穗粒数多;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缺点是植株偏高,抗病性一般。结合防病,在中北部有较好利用价值。

    5·12 许科316:属半冬性中熟品种,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亩成穗多;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快;旗叶较小,上冲,穗下节较长,小穗排列较密,结实性好;株型紧凑,茎秆粗,较抗倒伏,籽粒饱满度好;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今年由于赤霉病发病轻,在各地均有较好表现,预计明年会有较好发展。

    5·13 中原6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稍慢,起身拔节较迟,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偏高,抗倒能力一般。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宽长,下披,穗层整齐,穗长码稀。灌浆较快,籽粒较大,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较好。较耐旱,后期熟相较好,综合抗病能力一般。适宜黄淮南片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生产利用时注意防病,控制株高防倒伏。

    5·14 兰考198:弱春性中大穗中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弱,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发育快,抽穗早,后期耐高温,落黄时间长,成熟落黄好。株型松紧适中,株高中等,茎秆硬,较抗倒伏,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40克左右,抗病能力一般。在高水肥地中晚茬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

     6 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系

    6·1 周麦26:正在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势较壮,叶窄长卷,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略偏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偏慢,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高适中,茎秆较粗,抗倒伏能力较好,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清秀,苗脚较利索,旗叶宽大上冲,穗层厚,整齐,穗大穗匀,结实性好。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落黄好。中抗条锈病,高抗叶锈病,感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6·2 中麦895:正在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亩成穗数较多。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对春季低温敏感。株高70cm左右,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较好。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株行间透光性好,旗叶较宽,上冲,穗层较整齐,穗型中等,结实性一般。根系活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能力好,成熟落黄好。中感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6·3 郑麦37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系。幼苗叶色浓绿,长势好,冬季抗寒性一般,亩穗数偏多。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春季抗寒性一般。成株期茎秆、穗部蜡质厚,株型偏松散,穗下节长,穗层整齐。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籽粒椭圆型,大小均匀,黑胚少,角质率高,外观商品性好。产量构成三要素较协调,丰产稳产性较好,抗病性一般。

    6·4 郑麦0856;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系,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低,亩穗数偏少,穗层较整齐。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成株期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偏大、上举,穗下节短,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茎秆粗壮,弹性较好,较抗倒伏。籽粒角质,大小均匀,黑胚少,饱满度好,外观商品性较好。耐后期高温,叶功能期长,成熟落黄好。

    6·5 许科718:属半冬性重穗型中晚熟品系,苗期长势苗壮,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整齐,亩穗数不多,穗层不整齐。春季返青晚,起身慢,但苗脚利索,两极分化快,受春季低温影响较小。成株期旗叶宽大上举,穗下节长,穗部有蜡质,植株偏高,茎秆粗壮,有弹性,抗倒伏能力强。近长方型穗,穗偏大,结实性好,穗粒数多,黑胚少。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千粒重高,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潜力较大。

    6·6 中育9398:属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系。幼苗半直立,苗壮,冬季抗寒性一般,亩穗数适中,穗层整齐。春季发育较快,抽穗较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有干尖,穗下节短,茎秆粗,抗倒伏性一般。长方型穗,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偏重。成熟偏晚,落黄早,熟相一般。对肥水敏感,高水肥条件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6.7 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优质品系,幼苗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亩穗数较多,穗层整齐。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倒春寒能力强。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根系活力好,成熟晚,落黄好。穗偏大,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子粒角质,饱满度好。

    6·8 洛麦01073:属半冬性早熟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亩穗数较多,冬季抗寒性一般;起身早,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株型半松散,旗叶细长上举,穗下节长,茎秆弹性好,抽穗早,长相清秀,落黄好;穗层整齐,籽粒饱满度较好,黑胚较少。在旱地区试表现较好。

    6·9 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优质品种,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成穗数较多,穗层整齐。春季发育稳健,抗倒春寒。株型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偏长,株高适中,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结实性好,穗粒数较多,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三要素协调,根系活力强,落黄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