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01  来源:福建省清流县农业局  作者:姜东明  浏览次数:143
 

    由于近阶段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不足,湿度大,造成玉米锈病的流行。据调查,玉米锈病目前在龙津镇已经开始发生,严重的田间病株率达50%以上。若不加紧防治将严重影响产量。现将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症状: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抱子。  

    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Puccinia sorghi Schw. 称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黄褐色。夏孢子浅褐色,椭圆形至亚球状,具细刺。冬孢子裸露时黑褐色,椭圆形至棍棒形,大小28—53×13—25(um),端圆,分隔处稍缢缩,柄浅褐色,与孢子等长或略长。性子器生在叶两面。锈孢子器生在叶背,杯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我国目前发生的普通型、南方型玉米锈病在南方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不存在越冬问题。田间叶片染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高温多湿或连阴雨、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加强田间管理,清除酢浆草和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4)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2.5%的腈菌唑1000倍液、43%戊唑醇3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