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一亩大小的试验田里,“太空张杂谷”体形健壮,穗粒饱满;紧挨的普通张杂谷尽管生机勃勃,但穗码、穗粒明显逊色许多。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沙岭子镇二里半村南,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坝下试验基地的“太空张杂谷”对比试验,让人们对选育出更为优良的张杂谷品种充满期待。
9月26日16时10分,市农科院杂交谷子育种资源岗位技术员张晓磊手拿表格,一边仔细观察谷子,一边认真记录。
“能参与‘太空张杂谷’选育工作,我感到既光荣又责任重大。”河北农大研究生毕业的张晓磊,是位80后。她告诉记者,去年,有5种张杂谷育种材料搭载“神八”飞船遨游太空,其中有4种于今年5月在这里试种,分别为张杂谷3号父本、不育系A2C、夏谷小制种1号父本和印度引进的狗尾草ISE1541。“这些种子播种后,我们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对‘太空张杂谷’和地面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它们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这几株谷穗发黄,可以收获了。”在一颗名叫夏谷小制种1号父本的“太空张杂谷”前,张晓磊半蹲下身子,左手轻轻托住谷穗,右手持剪刀在距谷穗二十厘米处剪下,放进一个尼龙细网的小袋中。
“我们从9月20日开始收获这些‘宝贝’。”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任全军凑过来说,目前,张杂谷3号父本、不育系A2C已全部收获。夏谷小制种1号父本已收获了一半,这个月底收完。“比其他三种‘太空张杂谷’高一头的是狗尾草ISE1541,它生长期较长,正在抽穗,预计在十月底收获。因为担心霜冻,我们还给它搭建了小拱棚。”任全军说,这种太空育种材料在本地生长期长,跟光照、温度有很大关系。
“从观察情况来看,‘太空张杂谷’在穗粒大小等特性特征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张晓磊兴奋地说,“太空张杂谷”3号父本的抽穗期比普通张杂谷提前了4天,肉眼观察发现,“太空张杂谷”3号父本比普通张杂谷表现得更加健壮,穗码较松、穗粒较大。夏谷小制种1号父本的种植数量在18株左右,在抽穗期测了它的株高、茎粗和分蘖,其中株高比普通的提高了6%,茎粗提高了4%,分蘖增多,抽穗期推迟了5天。
“下一步就能选育出好种子吗?”记者问。“哪有那么简单,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还得几年时间。”张晓磊笑着告诉记者,11月份,这些谷穗经过脱粒后,将全部运往海南的育种基地择优进行试种,然后再把在海南成熟的种子带回张家口择优进行试种。通过这样多次的反复试种和观察,才能选育出抗性强、高产、优质的父本和母本,最后通过测配选育出更优质的杂交品种。
“一周前,来自非洲11个国家的20多名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来到张家口,参加了市农科院和河北农大主办的杂交谷子种植与贸易培训班。他们还特意来基地参观了‘太空张杂谷’。”任全军告诉记者,2009年初,该院培育的杂交谷子在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试种成功,比当地苔麸、手指谷等主要农作物增产1倍以上。张杂谷具有的耐旱、高产等特性,受到世界关注,非洲许多国家已决定大面积种植张杂谷。“如果我们通过‘太空张杂谷’选育出更优质的杂交品种,那将是载入史册的科技成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将再次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任全军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