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农民一年中最有收获的季节,在很多地方收割了玉米或稻谷之后,紧接着就要播种冬小麦,那么今年在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的前提下,农民的收成如何,有没有受到影响呢?
侯岭建是山东省临沭县周官庄村村民,虽然眼下正是玉米收割的时节,按理说正是高兴的时候,但记者见到他时却是一脸的无奈。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的七亩玉米要比往年晚20天左右才能收割,这是因为今年前旱后涝,4、5月份这里大旱,到了7月份又开始不停的下雨,这让侯岭建着了急。
山东省临沭县周官庄村村民侯岭建称,当时我家的玉米地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被淹死了,后来又补种,所以要晚20多天才能收割,没有淹死的长得挺好。
侯岭建告诉记者,更令他无奈的是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以尿素为例,从年初开始连续8个月呈上涨势头,上涨幅度达到16.6%,复合肥的价格也比去年出现了15%左右的上涨。
山东省青州县农技中心技术员称,农药、种子、机械租用费等今年也都涨价了,所以今年农民的种植成本很高。
记者了解到,化肥价格提高后,一亩玉米仅复合肥的支出就得达到200元左右。同时农药、种子的价格比去年高了10%左右,一亩地的投入超过了220元,同时人工和机器耕种的价格也比去年多了40元,上涨幅度达到15%。这样下来,一亩玉米地的成本就是460元,而在去年的费用只有380元。
山东省临沭县周官庄村村民侯岭建称,想到这些我就很发愁,平常很辛苦种田,反而一年下来没有多收入多少钱。
侯岭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每亩地多收了70斤左右,而每斤的收购价基本上在1.2元上下,但因为种地成本每亩提高了80元,所以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
种肥同播增产 应对农资价格上涨
农资价格的普遍上涨,让不少种粮农民都遭遇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保障粮价不大幅攀升,又能让种粮农民的收益,不会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而减少呢?在刚才我们看到的周官庄村,还真就找到了这么一户农民,今年是增产又增收。
就在周官庄村,同样是收了小麦种玉米,周志柱不仅省了事,而且种植成本还比原来降低了15%。因为他用上了种肥同播也就是肥料和种子同时播下地的新方法。
山东省临沭县周官庄村村民周志庄称,以前种,它这个肥料都撒在地里,再耕再播种,那样肥料散,这样肥料集中,而且不用追肥。
周志柱介绍说,按传统的施肥方式,后期还需要再追一次肥,既费力又费钱。而种肥同播一亩地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同时用缓控释肥的方法,肥料的用量要比传统化肥少三成多,因此虽然化肥涨价了,但总成本却没有增加。
国家缓控释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宏坤去年基本持平表示,种肥同播能够给农民带来明显的增产增收的效果,那么每亩给农民朋友带来的实际效益是二百到三百元。
陈宏坤告诉记者,种肥同播的种植方法尤其适合北方地区使用,一般情况下增产10%到15%是非常有保证的,如果在高标准产田里,增产量能够达到20%到30%。随后记者在河北邢台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很多中低产田都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土壤环境更加完善,因此种肥同播增产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今年玉米平均亩产提高了35%。
河北省巨鹿县黄屯村村民 徐月泽
今年我的玉米亩产量平均增加了500斤,每亩的产量达到1200多斤,我每亩地多收了600多元。
山东庆云:玉米“双晚”技术助农民增收20%
在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技术的同时,针对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为了使玉米增产,目前山东正在大力推广“双晚”技术,所谓“双晚”技术,指的就是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则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实践证明,晚收十多天,可以增收两成以上,这在今年全球气候干旱,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继续来看调查。
在山东省庆云县常家镇板营村,村民李辉军正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今年的十多亩玉米。除了合理种植,科学管理外,今年李辉军还用上了玉米晚收技术,结果得了个好收成。
庆云县常家镇板营村村民李辉军称,我这10亩地的棒子(玉米)比去年晚收十天,虽然晚收但今年我这个棒子(玉米)增产,你看这个棒粒子多实成,我估计每亩地比去年增产200斤左右。
庆云县常家镇板营村村民张喜梅称, 今年虽然棒子晚收了十多天,但比去年多打了七八百斤,收成还不错。
针对气候变暖的趋势,当地农业部门通过“农技110”、阳光培训等手段,大力推广“双晚”技术,使全县80%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晚收、晚播。
山东庆云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俊新称,玉米晚收能适当延长灌浆期,增加潜力度,从而提高产量。小麦晚播能够防止小麦旺长,从而防止小麦冻害,增加小麦产量。
随着玉米收割进度的加快,小麦播种也随之展开。由于今年的雨水比较充沛,小麦墒情较好,农民们正抓住有利时机抢墒播种。
村民杨树海称, 种早了气温太高,小麦生长旺盛,冬天容易冻死,影响产量。
村民董梅兰称,现在天气比原来暖和了,小麦适合晚种,更能增产。
目前,“双晚”技术正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全县80%以上的农田运用了这一技术。据该县农技部门预测,今年的32万亩玉米平均增产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