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加重,大有流行之势,小麦受纹枯病危害,轻者穗校粒妣,重者不能抽穗,后形成白穗,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发病早的减产20%-30%,严重死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
发病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能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成为初侵染源。小麦群体过大、肥水使用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田间湿度大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小麦纹枯病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4-20℃。4月上中旬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相对湿度高,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十分有利。干旱年份,病害发生很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增湿有机肥,配方施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2、药剂防治:每50公斤小麦种用一拌控蚜2套加适乐时40-80ml、高巧70-100ml加适乐时40-80ml、或其他吡虫啉系列拌种剂均匀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蚜虫的同时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
在小麦拔节期间,可以用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喷施麦田,防效可达80%左右,加入磷酸二氢钾和硼肥可明显提高防治及增产效果。
第一次返青后病株率达20%-30%(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喷药,第二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后的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同事也可兼治小麦的其他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