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一种中等需硼、耐硼较强的作物,但在降雨量大、土壤pH增高、干旱条件下均容易出现缺硼症状,使棉花生长发育受阻。这主要是因为雨量大时,硼容易以B(OH)3形式从土壤中淋失。土壤pH增高时,B(OH)4-和阴离子吸附,造成硼对植物的有效性降低。在干旱条件下,硼通过质流向根部移动性降低以及硼酸聚合,导致硼的有效性降低。如果想准确判定棉花是否缺硼,我们可以对土壤和植株进行定量的化验。
棉花缺硼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诊断:一是土壤方面。当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低于0.25mg/kg时,即可判定该土壤缺硼,棉花植株可见缺硼症状。当土壤水溶性硼含量介于0.25mg/kg和0.50mg/kg之间时,即可判定土壤存在潜在性缺硼,作物地上部无可见的缺硼症状。水溶性硼含量介于0.50mg/kg和1.00mg/kg之间时,土壤中不缺硼,作物生长正常。当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超过1.00mg/kg时,证明土壤中的硼过剩,作物生长受抑,甚至将出现硼中毒现象。二是从植株干基硼含量来判断。棉花整株硼含量在低于16mg/kg时,将出现缺硼症状。棉花叶片(干基)硼含量判定标准为:低于16mg/kg为缺乏,16~138mg/kg为适宜,超过138mg/kg为过剩。正常结铃的棉花全株硼含量20~30mg/kg。
棉花苗期缺硼表现为子叶增厚变大,颜色变深,幼芽易折,顶芽发育停滞,严重时不出真叶,最后导致死苗。孕蕾期缺硼,新生幼芽发黄,苞叶开张,极易脱落,中下部坐蕾极少甚至不生蕾,上部幼蕾随着生长也会出现相继脱落现象,呈现出棉花缺硼的典型症状“蕾而不花”。进人花铃期后,因前期落蕾严重,所以开花稀少,铃端尖而弯曲,铃基部呈黑褐色,成熟时开裂不良,叶絮不畅,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棉花缺硼防治方法。施底肥:由于棉花属中等需硼、耐硼较强作物,底施95%以上含量的硼砂,用量控制在1~3kg/hm2,且必须均匀施用,集中施用浓度过高会产生毒害,耕翻入土为宜;浸种:拌种时每斤种子用硼砂0.2~0.5g,一般以浓度为0.01~0.10%为宜,浸种时间为6小时左右;叶面喷施:用硼砂或硼酸溶液喷施,喷施浓度应控制在0.02~0.10%,苗期可酌情降低。在现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均可喷施。一旦田间出现缺硼症状,应尽快喷施,可喷2~3次,每次间隔时间以5~7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