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缺钾(速效钾含量<70mg/kg)土壤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2.6%。因此,我国农田土壤补钾形势严峻。棉花属短期内需钾较多、吸钾能力相对较弱的作物。可以用土壤交换钾(六硝基二苯胺法)的含量作为钾素的诊断指标。当土壤交换性钾低于83mg/kg、叶柄(倒五叶叶柄)含钾量低于1000mg/kg时,施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或极显著。土壤交换性钾含量高于83mg/kg、叶柄含钾量高于1000 mg/kg时,施钾肥增产效果不明显。
棉花植株缺钾症状多样且较明显:棉花缺钾时主茎细瘦,节间短,果枝节位显著提高,下部果枝发育极差,中部果枝略伸长,但果节不多。叶片脉间可见黄斑,以后黄斑隆起,叶片皱缩不平,叶缘向下微卷、变脆,极易破碎,后期叶缘焦枯,时有脱落,使叶片呈残缺状。黄斑叶主、侧脉及两边的区域保持绿色,严重时黄斑伸近主、侧脉,绿色区相应缩小,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其状宛如“虎皮斑纹”,轻病叶或始病叶仅在脉间出现小块或隐约的黄斑。病株根系发育差,多呈黄褐色。
棉花缺钾的防治方法可分为播前底施、蕾期叶面喷施。底施:氯化钾(K2O52%)或草木灰(K7.2~14.4%),用量控制在氯化钾75~ 150kg /hm2或草木灰600~ 750kg /hm2;叶面喷施: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K2O 34%)水溶液或者2~3%的草木灰水叶面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6~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