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玉335”再度落选农业部推荐玉米品种 ,先玉335转基因悬疑再次引发东北种业市场乱象,登海和敦煌种业业绩大跌,先玉335"今不如昔,神话"破灭,风光不再,"一家独大"局面遭到挑战,先玉335开始进入衰退期?!
戴景瑞院士惊暴转基因玉米种植已达6千万亩,真的?假的?面对转基因的功过是非,我国转基因研究并未停步,奥瑞金董事长韩庚辰预计2013年转基因玉米获准投产,圣丰种业启动花生基因组计划曾获转基因生产许可。但是,让专家们失望的是粮食法(草案)规范主粮转基因,转基因中国商用被判无期,有关专家集体失语……
中国种业这一年(2012)为您记录中国种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一、与狼共舞
1、形势
杜邦先锋魅影潜伏中国种业 “种子安全”引关注
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命脉产业,目前正遭受着跨国公司的强大压力与步步蚕食。“杜邦先锋”的产品早在10年前就已经渗透到了中国,被播种到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了。先锋公司是世界500强杜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因而也被称为“杜邦先锋”公司),占据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20%与北美市场的40%,被称为“世界玉米杂交种子市场的冠军”。
由于我国相关政策早有规定,合资公司品种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因此,杜邦先锋的“先玉335”在中国市场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即先通过国内的种子研究公司育种,再交给它们在国内的合资公司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些进口种子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国内高端种子市场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种子中,甜菜种子90%来自国外,向日葵种子60%来自国外。(详细》》》)
国外加快种业渗透步伐 本土种业“边打边退”
近年来国外种业巨头纷纷进军国内市场,本土种业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水平偏低,监管能力较弱等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子市场,市场规模已达500多亿元。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大田作物种业速度明显加快,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生存空间,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和种业安全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年进口大豆已达3000万吨,国家对大豆及食用油市场的调控能力也已下降到不足40%。
与国外品种相比,本土种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吉林省现有各类种子经营业户多达5000多个,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2个,真正具有“育繁推一体化”能力的比重很小,领军企业和拔尖人才更是寥寥无几。玉米种子,本省的自育品种占有率不到30%,国外的已超过40%,高端蔬菜、葵花、花卉等种子大都被国外品种所占领。(详细》》》)
全球第四大种业集团利马格兰致力扩大在华业务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在不断提高农业自给率的过程中,其巨大的种业市场也吸引着世界级种业集团的持续关注。日前,全球第四大种业集团法国利马格兰集团全球副总裁胡杰在北京告诉记者,利马格兰十分重视中国市场,愿意与中国分享集团成熟的农业技术经验,希望推动中法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据介绍,利马格兰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着重推广大田种子、蔬菜种子和生物可降解地膜。作为全球领先的种业集团,利马格兰一直视研发为集团的核心优势,并持续投入推动创新。目前,集团拥有逾1400名研究人员,并将14%的专业销售额投入研究,上一财年(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研究经费达1.57亿欧元。为使其种质资源与品种能更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利马格兰已在河南、吉林、山西、北京设立了4个研究基地,致力于培育改良适应中国不同地区的种子品种。(详细》》》)
2、忧虑
民族种业之忧:谁来打造蔬菜“中国芯”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但作为其核心命脉的蔬菜种子产业却严重滞后,国外种子已抢占我国种业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呈强劲扩张之势。面对强势袭来的洋种子,民族种业正在“发力”,但要实现种业自强、打造蔬菜“中国芯”仍是一个长期任务。
一些专家表示,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民族种业需要“三步走”:第一步即“购买已有成果”,包括购买外国种子企业和国内科研院所的优秀成果,目前很多企业都只是在简单重复这一步。第二步是“定向研发”,由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利用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定向研发某种蔬菜种子提供给投资企业来推广销售。第三步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积累,科研机构逐渐与企业“融为一体”,形成自主研发体系。(详细》》》)
我国蔬菜种业为何受制于“洋种”
作为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寿光,目前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大宗蔬菜种子市场已基本被国外品种垄断,国产种子占有率不断下降。这种情况,在各地蔬菜市场也很普遍。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行业研究员宋杰凝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及出口国家,平均每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8亿亩。2011年全国蔬菜产量达6.77亿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但种2/3以上的蔬菜种子均来自外资企业,仅蔬菜第一大县山东寿光每年销售外国蔬菜种子就超过6亿元。
他认为,发达国家蔬菜种子公司对种子市场研究十分精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十分成熟,且各部门分工十分明确。反观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目前主要以小公司甚至家庭为单位进行种子,产业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这些规模小、生产分散、缺乏技术指导、管理粗放的小种子公司生产出来的种子产量低、发芽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差,此外由于不重视检测及包装,往往很难得到市场青睐。(详细》》》)
外资压境,民族种业如何应对
美国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三大种业巨头控制着全球65%的玉米种子市场和50%以上的大豆种子市场。在我国,以先锋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种业,仅用4年就占据了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较大份额,使得自育品种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跨国种业的强势进入,使本土种业基本上处于“技不如人、边打边退”的劣势地位。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放弃育种研发,转而为外资代理,或采用“套牌”经营,生产面积逐年萎缩。
国内巨大的种子市场并没有孕育出强大的种子产业。“与国外相比,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品种选育和推广整体水平较低,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种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却小而散;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程度较低,种子假冒伪劣问题突出。”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蒋开锋指出我国当前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测算,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为52%,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为43%,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