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呼声
佟屏亚:确立科技创新在种子企业的主体地位
纵观世界排名前位的跨国种业公司,尽管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企业优势和研发特点亦不尽相同,但发展模式都是“育、繁、推一体化”。从育种研发、繁育制种、营销管理和推广服务,跨国公司拥有“从上游技术研发、中游产品物化和下游价值实现”一系列功能完整、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产业链条:上游品种研发为下游推广服务,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性技术产品;下游推广服务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直接反馈生产实际需求;育种研发及时优化调整育种目标和方向,研发适合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企业通过这个产业链将潜在的科技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市场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详细》》》)
谢岚:师夷长技以制夷 加快巩固种业安全堡垒
对于中国来说,类似的威胁已近在咫尺。自20世纪80年末以来,包括孟山都、先锋等在内的跨国种业巨头都已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些进口种子的数量已经占据了国内高端种子市场的50%以上,例如在蔬菜种子中,甜菜种子90%来自国外,向日葵种子60%来自国外。
如果放任洋种子逐步垄断中国种业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危矣!这已成为各界的共识。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巩固中国种业的安全堡垒,是应该直接拒外资种业于国门之外?还是走另一条路,培育和壮大中国民族种业企业,与外资种业企业逐鹿市场?(详细》》》)
戴景瑞:企业要尽快成为种业创新主体
对种业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国家级的作物改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应该围绕种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为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创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针对种业发展的需求为育种单位和企业培养实用型的优秀人才;大学、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引进高端人才,在种业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争取跻身国际一流学科的前列……(详细》》》)
李登海:打破科研育种“个体户模式”
张世煌:“种业改革是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
张来武:整体推进中国新型种业发展体系建设
陈良彪:推进种业跨越发展应尽快解决三大问题
汤斌:借助高通量分子遗传育种发展中国种业
6、思路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急需突破“三大难”
未来几年,中国种业科技创新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若想快速发展,必须突破“三大难题”。一难:种子企业担当科技创新主体任重道远。二难:“两个分离”难落实,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瓶颈。三难:中国种业“出国”难度越来越大。(详细》》》)
回良玉强调:特别是要重视攻克种业科技难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月2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专家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立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特别要重视攻克种业科技难题,抓紧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详细》》》)
梁田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2012年2月3-4日,农业部在京举办种子企业培训班,部党组成员、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对种业而言,现在是政策环境利好、发展机遇难得的黄金期,是市场主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跃期,是企业加快重组、快速变化的消长期。种子企业要增强紧迫感、把握大方向、抓住好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快发展步伐。(详细》》》)
张桃林:提升我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8月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农学会、中国种子协会、黑龙江科协、黑龙江农委、黑龙江农科院承办,全国13个全国学会协办的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学会会长张桃林在讲话时说,我国持续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好形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巨大,以良种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推广功不可没。目前,我国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达到43%以上,标志着科技进步已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详细》》》)
李家洋:加强种业科技创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科技部副部长:整体推进中国新型种业发展建设
万钢:种业应该成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龙头
《科技日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种业体系
科技日报:中国种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民日报:要提升完善现代种业发展思路和措施
构建国家种业创新体系 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格局
创新资源要向企业转移 种业应对挑战
建设新型种业体系探索育种机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