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育种专家程相文传奇:培育39个玉米新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28
 

  程相文的“玉米人生”传奇

  编者按: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人物,“三农”发展的黄金期也塑造了一批“三农”时代先锋。深入挖掘和宣传“三农”领域里先进人物的闪光事迹,弘扬他们的创新和奉献精神,讴歌他们以服务农民群众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情操,把他们所代表的这一可歌可泣的群体镌刻在时代的光荣榜上,使之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三农”领域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四化同步”,促进“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营造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追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从今天起,本报陆续刊登2012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候选人风采录,展示他们长期献身“三农”、服务“三农”的执著追求和感人事迹。

  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实习生 王晓星

  2012年对老程来说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2月1日,新华社向社会全文发布了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万众瞩目聚焦农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又一个春天来到了。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颁奖大会现场,老程从温家宝总理手里接过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温总理一眼就认出我了,主动走上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特别高兴,我也特别激动。拿到一等奖证书,我一夜都没有睡。”这个被温总理亲切地称为“老程”的老人,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就觉得心里有愧:“我只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就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与待遇。”

  老程名叫程相文,生于1936年,现任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院长,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在他长达76年的有限时间中,他把自己50年的时光和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的玉米事业,先后选育出11个国家和省审定品种,其中浚单18、浚单20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

  入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与玉米“较上真儿”

  学生时代的老程,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玉米打一辈子交道。

  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勤奋刻苦的老程只能报考农校。“当时学农丢人啊,考上了都不敢和家人说。”老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就唏嘘不已。尽管上农校不太情愿,但是老程还是认认真真地读完农校,并在毕业后来到了位处黄河故道、交通不便的浚县,成了浚县农业局原种场的一名农业技术员。

  1963年的雨水格外多,浚县泛滥一片。老程刚来报到,就被安排下乡抗洪救灾。“去村里,别人都问我是干啥的,我说自己是农业技术员,乡亲们很高兴,问我啥时候能让他们黄面馍管个饱。”看着乡亲们殷切的眼神,老程的眼睛湿润了。

  1964年,下乡救灾的老程被召回了农业局,扛起了独自去海南育种的重任。“玉米是单交种,只有一代的杂交优势,用二代的种子,亩产就减产30%左右,因此必须一年一换种。而在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当年收获的玉米种子在第二年育出来,农民到第三年才能种上。如果当年玉米11月拿到海南岛播种,来年3月份就能收获,4月份就能赶上北方播种玉米,育种时间比在当地提前一年。”

  老程还记得第一次去海南的经历:1964年11月,28岁的老程穿着棉袄棉裤、方口布鞋,腰间系着一条白色裤腰带,背着装有50多斤玉米种子的麻布袋独自一人出发了——从浚县坐公共汽车到新乡,从新乡到郑州,从郑州坐火车到汉口,从武汉坐上到广西凭祥的火车,到黎塘下车,又转车到湛江,从湛江坐车到海安,从海安坐轮渡到海口,从海口坐汽车到三亚,从三亚步行30公里,辗转奔波一二十天,排队买票,挤火车、转汽车、坐轮船,先后转乘7次,终于来到目的地——海南三亚市田独镇罗篷村。尽管长途颠簸,但是老程没有一点悲观情绪。“自己一个北方人居然能去南方,还肩负着这么重要的任务,路上哪里还顾得上害怕?唯一害怕的就是育种不成功,明年带不回来种子怎么交代。”

  在老程的想象中,海南处处莺啼,鸟语花香,和中国的南方一样,可是没想到迎接自己的是“三只老鼠一麻袋、十只蚊子一盘菜,三条蚂蟥做条裤腰带,毒蛇蹿到身上来”,乡间道路坑坑洼洼,农业生产基本靠人拉肩扛,满目望去一片荒凉。

  “尽管条件很恶劣,但是也没有感觉到怕,唯一害怕的就是天了。”

  老程说,海南的雨来得快,下得猛,一见到云马上就是大雨,紧接着就是齐膝深的水,而且还常伴有泥石流,山沟里没法走人。而自己在村里租的8亩荒地,开垦出来的4片试验田都在山沟里。

  育种的第一年,4块8亩玉米苗,先是遇到大旱,眼看种苗就要枯死,老程心急如焚,担起水桶挑水抗旱,整整14天,才使种苗返青。然而,还没等松口气,一场大雨又把两块地的种苗全淹了,老程挽起裤腿,一盆一盆地从地里往外舀水,一连排了7天水,才算保住了玉米苗。这一年,老程从海南带回了自己培育的第一批玉米杂交种子,经过在浚县当地种植,亩产从100多斤一下子提高到五六百斤。

  种子带回去了,老程在海南的故事则流传了下来。

  一次,老程正在浇玉米,一条黑白相间的蛇突然窜了出来。借着月光老程本能地挥起铁锨,砍过去,那条蛇被砍成两段。第二天,当地的村民一见这条蛇,就惊讶地叫起来:“呀,老程,你真命大,这可是银环蛇,咬一口,就没命了!”

  因为玉米缺氮肥,老程就去离地5里远的海军医院公厕挑大粪,一连挑了4天,累得头晕眼花,结果一不小心栽在了粪池里。在附近放牛的黎族老乡听到呼救声赶过来,扳倒一棵芭蕉树,费好大的劲,才把他从粪池里拉了上来。他用水冲冲,就又用酸痛的肩膀挑起了木桶。老乡被他感动了,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帮他一起挑粪。7天时间,硬是把8亩试验田都施了一遍肥。

  有人问老程:“这么拼命较真儿干啥,出点事可咋办?”老程说:“我得赶紧给玉米苗施上肥,要是苗死了,那可咋办?”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