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变协作 成果多而效率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种子企业的育种方向正从传统的课题导向育种模式向市场导向育种模式转变,育种方式从单个育种人员负责筛选、配种、品比等选育全过程向工厂化育种转变。
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梅元对记者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的需求!在育种方向上,只有按照紧贴市场需求、紧贴生态适应性、紧贴经销商和农民要求的市场化导向,才能逐步育成生态适应型、终端渴求型和市场特色型组合新类别,确保产品领先;在育种方式上,只有传统方法育种与现代化技术育种相结合,采取专业化分工、商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才能确保科研技术领先,实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效益。
在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公司一改过去品种选育课题组负责制那种单打独斗的“作坊式”育种方式,将育种的全过程划分为材料收集与创新、亲本组合配置、品比试验、制种技术研究等环节,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实现了育种规模化、研发工厂化、流程标准化,不仅减少了育种的盲目性,增强了可控性,节约了资源,还能大幅提高育种效率、成功率和产出率。因此,今年公司首次受湖北省科技厅委托,主持湖北省棉花商业化育种研究,联合8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开展棉花育种攻关。
记者还发现,在品种选育成果的评价上,种子企业已从片面追求通过品种审定(审定数量)向追求品种市场价值转变,不再简单地看重选育的品种能否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而更看重了选育的品种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容易生产等商业价值。
代制变自繁 掌握生产主动权
湖北种子集团董事长袁宝国对记者说,要保证种子质量,高标准制种是关键,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是基础。公司已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自己的直接制种基地,把过去“公司+公司+站+农户”模式改成了一传到位的“公司+农户”的形式,不仅大大缩减了流通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价格优势增强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公司和农户都减了负得了利,还改变了过去种子产品受制于中间环节的被动局面和种子生产的无序混乱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了“楚国种田,吴越供种”的局面。目前公司建成种子生产基地约12万亩,年生产种子1000万公斤以上,从数量上保证了种子的供应。
科裕隆种业也从过去的“以代制为主”的基地模式逐步过渡到了与“以自制为主”的基地建设模式并存的格局,真正掌握了生产种子的主动权。特别是在湖南祁东县的制种基地租赁了5000多亩,结合良种繁育与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基地配套设施,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经营,真正走上了种子生产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为保证种子质量,公司一直坚持不是好的品种坚决不推广,不是合格的种子坚决不出库,不是规范的包装坚决不面市,有效地树立了“科裕隆”种子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