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振峰
在农村,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反应总是慢半拍。
如何把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地对接起来?张掖市甘州区给出的答案是,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他们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散兵游勇”式的农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做不了也做不好的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如今在甘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农民离不开的“组织”了。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8363人,带动2.73万农户参与生产,社员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不断壮大的合作社,正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农民加入合作社,产品卖出好价钱
“如今我们养鸡的收入高了,这都是加入合作社带来的。”甘州区大满镇安家寨村村民蒙吉虎一提起他加入的邻近紫家寒村的杰灵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止不住话匣子。
其实,杰灵合作社经营的地方,还在邻近的紫家寨村。是什么力量让蒙吉虎跨村加入到这里来呢?
“如果没有合作社,咱的鸡蛋每公斤咋能比别人的多卖6角钱!”蒙吉虎对记者说,“而且,也不可能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成本也降不下来。”
可不是,杰灵专业合作社每天提供的鲜蛋,占了甘州区鸡蛋销售量的60%,左右着当地的市场价格。他们提供给社员的饲料还是成本价,每只鸡节省成本1.2元左右,户均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
“以前,鸡蛋都是靠贩子收购。他们杀价,我们为了把鸡蛋早早卖出,也相互压价。辛辛苦苦,赚不了多少钱。”蒙吉虎说。
而且,一家一户的单个生产,还抵御不了市场风险。
蒙吉虎记得,前几年有一回,正值春节前,鸡蛋卖不出去了,到正月二十才开始销售,1枚鸡蛋还赔3角钱。当时他养了500只鸡,一天产400多枚鸡蛋,一天就赔150元。
加入合作社后,再不用担心了。蒙吉虎告诉记者,去年5月,鸡蛋价格跌到了1斤2.3元,而合作社还是以保本价1斤2.5元收购社员的鸡蛋。
更重要的是,合作社不但统一供种,统一供饲料,还有专门的营销队伍,奔波于城乡,活跃在全国大市场,这让包括蒙吉虎在内的甘州农民不再像以前啥都要操心,只管养好自己的鸡就行了。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不懂市场经济的农民,不仅有效增加了收入,也知道了这个理儿:原来鸡可以这么养,市场就这么闯!如今,蒙吉虎养的鸡增加到了1.5万只。
小生产有效对接大市场,合作社让农民腰杆直起来了,农户对专业合作社的“向心力”也越来越强。现在甘州区21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吸收32%的养殖户入社发展,尤其是参与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农户,占到了全区养殖户的50%以上。杰灵专业合作社社长董杰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合作社涉及甘州区8个乡镇40多个村,有386户社员加入,是我省个体养鸡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
“联合”就是生产力,现代农业开始起航
农业效益较低的主要症结之一是生产、加工、流通脱节。
譬如,农产品走向市场,必须有品牌,这就要组织农业统一生产,拿标准化说话,可一家一户不可能做到这点。种植环节,农户生产时科学技术、管理水平赶不上;销售环节,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使农产品在加工、包装、运销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缺乏竞争力。
现在,甘州区遍地开花的专业合作社,将单枪匹马的农民联合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过程中,融入产业链、流通链、要素链等各个环节,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活了50多岁了,我从没见过种谷子要点播,行距、株距还有严格标准,更没听过1亩能打800斤,300斤都了不起了。”以前,花寨乡余家城村村民蒋贵春种植谷子时,只是将种子随手撒在地里,听到合作社动员他按标准化种谷子时,觉得匪夷所思。
蒋贵春提到的合作社,正是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花寨乡位于祁连山北麓,干旱缺水,海拔又高,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种植效益不高。
但是,花寨小米在历史上可是有记载的“贡米”,为何不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呢?
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甄彬发现,以前这里的农民种谷子太不讲究了,不仅随便播撒,而且总是喜欢施磷肥,没有根据谷子所需的氮磷钾含量配肥。
于是,2010年至今,甄彬从山西、河北等地引进谷子在当地种植,试种筛选新品种,探索总结新技术,使花寨小米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同时,他还趁热打铁,申报注册了“金花寨”的商标。
原来不起眼的小杂粮,成了专业合作社金灿灿的招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水肥配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收购,统一加工销售。在合作社这一系列的“统一”指导下,当地的谷子亩产量增加到了800斤左右。今年,蒋贵春不种制种玉米了,他将6亩地全种成了谷子。“1亩谷子算上谷草收入,能挣1600多元。”他说。
像花寨小米专业合作社一样,甘州区的专业合作社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个环节,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技术部门包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他们有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展技术推广和学习培训,将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变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盘”;有的统一生产资料供应,规范农产品技术标准,加快了农业标准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的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招牌,通过“农超对接”,提高合作社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既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又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分散走向集约。如今在甘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器”、农民进入市场的“联结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稳定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甘州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