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种粮大户最想买架植保无人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1  来源:南谯区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51
 

  “我这辈子就是围着农村转,始终干的是农业老本行。从没想到过改行,而且现在越干越带劲!”说这话的是安徽滁州市南谯区种粮大户王守明。2012年,因为买植保飞机一事,王守明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

  “现在耕种、插秧和收获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但美中不足的是植保还是要靠人工方式进行。”王守明告诉记者,担架式和背负式喷雾器虽然比传统喷雾器先进了一步,但仍沿用传统植保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操作不当还会危害到作业工人的健康。如果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很难在时间短、人手少的情况下及时控制住,而大量使用人工,又会使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所以,他从2011年春天开始就一直在寻找植保的机械化无人作业方式。

  2011年10月,王守明在安徽种子农药信息交易会上发现一款珠海生产的农用无人直升飞机。这款农用无人直升飞机虽然个头不大,但每小时可喷洒农田50~60亩,相当于背负式喷雾器10个人连续工作3小时,而且没有作业中毒的危险。但厂家带着飞机来到地里试飞后,王守明感觉不是特别满意:“飞机没问题,但与植保防治结合得不是很紧密。比如说它的载水量有限,这就会影响到农药稀释度,降低作业效率;而且动力是采用电池,耗电量大。”

  为找到一款实用的植保无人机,王守明先后到江苏、广东、广西等4个农用无人机生产厂家考察。他先是看中了一款广东产的电动无人机,几经尝试感到飞机的续航、负载等性能不尽如人意。目前比较中意的是一款广西生产的汽油机型无人机。“这款无人机是烧汽油的,大约17万元左右,价格虽然比电动的高了不少,但性能相对不错,使用的农药不需稀释,能满足飞防的技术要求。”干事心细的王守明打算近期再赴厂家实地考察。“去年总体来说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病虫灾害,用工还不算太多,农忙时百十来号人就够了,但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忙时用工不好找,每天出到150元都很难找到人。”王守明说。

  2004年,他领头成立了滁州市第二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禾盛优质稻米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及植保服务,使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100多元,仅仅3年,合作社就由当初成立时的10多户、几百亩地发展到了1000多户社员、6000多亩地。2010年,王守明大胆决定与一家企业合作,注册资金1000万元建设滁州市国盛现代农业园。“在现有生产经营体制下,必须通过经营模式的改革来提升生产力发展的空间。”王守明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规划设计图介绍起园区的未来发展,“现在园区已流转土地8000亩,今年计划扩大到2万亩,园区土地遍布南谯区所有乡镇。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亿多元,还可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融资难、卖粮难等矛盾逐渐显现,王守明希望政府控股的担保公司能为他们这样的企业担保,并帮助解决建晒场和仓库的用地指标问题。前不久,园区55亩项目用地指标申请获得立项,这事让他看到了希望。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