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靓)“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地里种的大多是外国种子。种子行业对中国太重要了,人才培养一定要跟上!”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建华急切呼吁。
王建华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500亿元。但是,我国的大豆种子对外依存度高达70%至80%,外国企业已开始对我国的玉米种子市场实施战略布局,“洋种子”占据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隆平高科总裁刘石说,中国作为第二大农业国,却无一家能够进入世界前15名的种子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都存在人才、科技、理念的滞后问题。
王建华说,中国种子专业起步较晚,2002年才有了第一个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经过10年发展,如今,全国已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8所院校开展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14所院校具有种子科学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学科点,34所院校开展种业领域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然而,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种子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远远不够。青岛农业大学教师兰进好介绍说,美国种业巨头之一的先锋公司,2/3员工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2/3职工从事科学研究,公司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但是,我国的种子企业,拥有本科学历的职工平均还不到1/4。除此以外,种子专业还存在着专业教师队伍分散,课程教材体系建构不完善,缺少重大科研项目支撑,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我国目前已明确了种业的战略地位,并突出强调高校在种业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在教育部最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种子科学与工程已经上升为与园艺专业、农学专业平行的本科专业。不少农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种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加大实践和产学研合作力度。
“当前,急需国家在种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种子科技研究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只有做好了种业的人才和科技保障,中国种业才有希望。”王建华说。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