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黑龙江“两会”热议国产大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04  来源:粮油市场报  浏览次数:220
 

  在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两会”上,如何保护国产大豆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并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加大国家扶持政策成为舆论的焦点。

  日前,全国各地的“两会”陆续召开,作为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对当地大豆产业发展表示忧心,并建言献策。

  相关分析认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大豆产量将继续下滑,身处困境的国内大豆产业将难以“东方再起”。

  主产区亟盼加大扶持政策

  1月27日,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金济滨指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从高峰7000万亩下降到2012年的3000多万亩。据估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减少。

  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豆农种植收益低,是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黑龙江一位豆农称,当地种植一亩大豆大约需化肥45斤,种子10斤,按照市场价化肥2元/斤,种子2.5元/斤计算,合计约为115元/斤。再加上每亩20元农药、50元机耕费以及人工费,平均每亩大豆成本为200多元。

  “这还不包括租地费用。”克山县一位豆农说,当地每亩的租地费用为400~500元。

  据了解,目前齐齐哈尔粮点大豆收购价格为4.24~4.80元/公斤,村屯收购价格为4.10~4.40元/公斤,油厂大豆收购价格4.40~4.70元/公斤。

  经记者粗略计算,按照400斤/亩的产量计算,黑龙江豆农自用地种植大豆收益不超过500元/亩;如果加上租赁费用,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克山县县长邹浩指出,3年来,当地大豆种植收益始终徘徊在420元/亩左右,低于玉米和马铃薯的收益,而且大豆连年重茬种植对土地营养单一消耗,病虫害多发,致使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

  她建议,应加大对大豆种植的补贴力度,将大豆纳入综合直补作物范畴,对种植大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按面积或收购量给予补贴并享受相应的种粮大户补助。同时,提高大豆收购价格,参照玉米生产,把大豆收购价格由现价2.37元/斤提高到3元/斤左右,使得农民种植大豆与种植玉米亩效益持平。对企业每加工1吨非转基因大豆给予1000~1500元补贴,弥补与转基因大豆的价格差,尽量消除国外转基因大豆的价格冲击,鼓励企业加工非转基因大豆。对大豆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的大县,建立大豆主产县奖励资金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弥补政策性减税造成的地方收入损失,或用于大豆基地建设、良种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还应建立黑龙江大豆产地标示体系,打造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也有专家建议,为使东北大豆播种面积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应对豆农实施播种补贴,使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左右。

  有数据显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蛋白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在世界食品蛋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因此,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以非转基因为营销噱头,推广企业的非转基因品牌。

  国家已有所行动

  其实,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我国大豆产业的危机,并开始有所行动。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务院日前派调研组赴黑龙江进行产业摸底,调查大豆面积持续减少的原因并研究相应对策。市场传言,为解决大豆种植面积萎缩问题,以提高大豆种植收益为目的的差价补贴政策有望在东北主产区试点。

  1月5日,在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重要关口。

  程国强指出,差价补贴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可以对东北主产区的大豆、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的油菜籽试点,若成功,可逐步推广到水稻以及具有类似特点的棉花、食糖等农产品”。

  记者从政府内部获悉的消息也印证,程国强的讲话精神符合国家即将出台的政策。

  相关政策建议,抓紧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反周期补贴制度,一方面在生产环节,按照目标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格差给予农民补贴,确保种粮农民获得合理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粮食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形成,避免国内外价差过大,影响市场机制的发挥,考虑到此项政策还涉及进出口管理、储备调控、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等配套政策,极为复杂,而且目前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高、产地集中、价格水平已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建议先在主产区对大豆实施反周期补贴,探索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他主要粮食品种。

  改革仍需破除多重阻碍

  很多专家就以上改革内容表达了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类似的观点,主要借鉴了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此方案,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一直依靠托市价格会扭曲粮食市场,时间长了,代价太高,且不容易持续。”中华粮网高级研究员张智先赞成国家的改革思路,但他也认为这种政策模式牵涉到多方利益,恐难以操作。

  光大期货相关研究员认为,该方案出台执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国内实施此改革方案的阻碍较多,但核心问题是补贴价格的形成。”李国祥表示,国家此次探讨的改革措施,将在建立一个目标价格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的售粮价格进行补贴。

  然而,面对千千万万的种植农户,如何确定价格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具体操作中,农民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多少,交易数量有多少,如何确保农民与收购方不串通骗取国家补贴等类似的风险,都需要政策制定者作出全盘考虑。

  “当下,国内许多省市都在推进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但现实是,这些批发市场的功能与我们的期望存在很大偏差。”李国祥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推进改革措施的操作性,比如尽快建立价格形成中心,对各粮食品种价格形成指导。(付嘉鹏)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