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江西超级稻四省"种"姻缘 联手打造"国人厨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5  来源:江南都市报  浏览次数:187
 

    一个新的春天来临,在希望的田野上,赣鄂湘皖四省农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勃发。四省地形地貌相似,耕作制度接近,都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都是声名远扬的“鱼米之乡”。四省均为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加起来约占全国20%。

    22日,由颜龙安院士领衔的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告诉记者,江西超级稻在培育繁殖上已与其他三省“种”下美好姻缘,通过共享资源,联手培育了多个优质稻种,充实“中部粮仓”。“四省当中,湖南、安徽的水稻种业规模很大,打造出了几家上市公司,江西和湖北应该借鉴湖南、安徽的好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和科研创新力度,做强种业企业。”

    优势

    江西超级稻种植面积全国领先

    去年11月6日,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南昌揭牌成立。该中心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下属单位,成立的宗旨是“更好地发挥颜龙安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专长,组建江西超级水稻育种创新团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22日上午,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室蔡主任告诉记者,江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唯一的籼稻不间断调出省,目前也是全国第二大双季稻区,播面数千万亩,仅次于湖南。“江西自主培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主要有7个,都是双季稻。”蔡主任称,根据2011年(记者注:2012年数据尚未出炉)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的数据,江西超级稻品种的种植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在全国杂交水稻品种种植面积“排行榜”上排在40名以内。蔡主任称,全国杂交水稻品种总计有七八百个,江西超级稻种植面积排在40名以内,种植面积在全国属于靠前地位。

    合作

    已与其他三省稻种“联姻”未来合作还将深化

    自古有云,“湖广熟,天下足”,如今这句话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在广袤的中部腹地,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皖江流域孕育了丰饶的四大粮仓。2012年,中部四省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20%,可以说稳定中部粮食生产,就稳住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盘。

    蔡主任告诉记者,每个江西超级稻品种的面世,都凝聚着颜龙安院士的智慧与辛劳,身为江西超级稻研究的领军人物,颜龙安院士目前人在海南,全身心投入水稻“南繁”,“去年9月份他就去海南了,那里有个研究南繁制种基地”。

    “南繁”是指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农作物育种材料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加快品种培育速度,在海南的水稻“南繁”制种是补充南方水稻种子缺口的重要渠道。几年前,颜龙安院士还提出组建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整合江西省水稻育种力量,向水稻科研新的高峰冲刺。

    江西超级稻品种都是双季稻,产量很高,江西、湖南等大面积种植双季稻的南方地区,是江西超级稻品种的主要种植区域。因安徽、湖北以一季稻为主,江西超级稻种植规模不大。不过,四省在稻种试验、培育上已经“联姻”,四省之间相互提供水稻母本、父本,出现了“赣鄂造”、“赣湘造”、“鄂湘造”等多个水稻品种,这些水稻品种是四省之间科研成果共享的结晶。“湖南有袁隆平院士,江西有颜龙安院士,湖北有朱英国院士,安徽‘节水水稻第一人’朱启升教授的节水水稻也是声名远播。四省的水稻从种植到研发都很具优势。”蔡主任称,四省稻种研究培育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今后四省还会进一步加强水稻品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生物技术最新成果的应用,以及加强科研人员交流与相关技术培训等,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充实“中部粮仓”,实现互利共赢。

    借鉴

    赣鄂应学湘皖 打造“种业大佬”

    湖南的“隆平高科”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股,安徽有两家种业上市公司“荃银高科”、“丰乐种业”。而赣鄂种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做强种业企业、加快扶持种业公司上市是发展种业的方向。

    蔡主任称,湖南、安徽发展种业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政府有效扶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科研人员与种业企业联系紧密,有利于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企业生产成果,另外两省还加强了科技投入,提高育种水平。“湖南、安徽发展种业的经验,值得江西和湖北学习借鉴。”蔡主任称,按照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种业发展上,要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科研院所要从商业化育种中退出,专心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要向种子企业流动,国家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蔡主任表示,赣鄂应借国家“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放在种业发展上”的东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科研分工合理、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水稻品种,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发展

    四省联手打造“国人厨房”

    赣鄂湘皖如何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这些年来,四省都在探索。现在,四省找到共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从“大粮仓”跨向“大厨房”,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从技术创新到市场拓展,再到品牌化经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陶建平认为,四省同类型农产品多,互相合作空间很广阔,首当其冲就是农业供求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解决卖难买贵问题。其次是搭平台。可以借鉴中博会轮流坐庄的形式,中部四省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博会,四省农业部门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此外,政府可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四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兼并重组,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农业航母,带动更多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未来

    加强合作四省优势农业产业互补共赢

    从研发到种植再到产业化,中部四省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水稻及加工产业链。类似的优势领域至少还有水产、油料、柑橘、生猪、茶叶、白酒等。用湖北朱英国院士的话说,人们餐桌上用到的蔬菜、猪肉、水果、食用油、茶叶、白酒等,中部四省都有产业优势,实实在在是“各炒一盘菜,共摆一桌席”。

    去年5月,我省与湖北、湖南率先开启合作之门,在武汉共同签署了《湘鄂赣三省农业合作协议》,从产业、市场、技术、信息、防疫、资源保护等八个方面合作“联姻”。粮食、生猪、水产、茶叶、柑橘等都属于赣鄂湘传统的优势产业,为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三省在“协议”中明确,将加强农业信息交流,相互通报生产及市场价格信息,相互通报需求信息,并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及时通报各自出台的重大农业政策,以利于相互借鉴。加强农业产业合作,联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合作,三方在农业标准、市场准入、原产地保护、品牌管理、农产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产地与销地农产品标识互认等。

    省农业厅相关人士称,赣鄂湘皖农业各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高精农产品相对较少等。四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互补性,由竞争变为合作,扬长避短,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实现“1+1+1+1>4”的效果。

    文/本报记者金路遥 实习生查清霞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莉 谈海亮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