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浙江抢占种业高地:现代种业建设的宁波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7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周铮 蒋文龙 吴佩  浏览次数:172
 

    在浙江宁波,七千多年前,河姆渡人播下第一粒稻种,引来了华夏农业文明的漫天曙光;七千多年后,勤劳智慧的宁波人再次用一粒稻种,在农业发展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2012年11月27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2”,经过农业部权威专家的测产鉴定,最高亩产达到1014.3公斤,百亩方亩产达963.65公斤,创造了我国杂交晚稻划时代的高产新纪录!

    中国是世界稻作文明的故乡,至今,以面积第二、总产第一的骄人业绩傲立于世。但宁波地处浙江沿海,自近代以来,就一直以工业发达闻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以大港口、大工业著称。

    众所周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因此,“甬优12”的破土而出,在让人们大吃一惊、对宁波农业刮目相看的同时,不能不画上一个又一个问号:

    创造新纪录的为什么是宁波?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如果是必然结果,那么,宁波凭什么?

    当我们将“甬优12”破土而出放置在整个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放置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特殊矛盾中,同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审视时,我们发现,“甬优12”带给我们的,除了粮食生产上的重大意义,还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思考和启迪。

    从稻种到鸡种,从水产到花卉,宁波现代种业实现全面突破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宁波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均仅0.5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6%,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6亩的警戒线。如此紧缺的土地资源,不仅要养活530万宁波人,还要养活近300万外来务工人员,这一严峻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宁波农业必须提高土地产出率,也就是必须从科技、从育种上进行突破。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宁波的现代种业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地方农业的发展和利益,更多的是要为了国家种业的安全,为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服务。”宁波市副市长马卫光对此认识十分明确。

    “宁波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不仅包括种植业,还包括畜牧家禽、水产、花卉蔬果等产业。”马卫光这样阐述宁波现代种业创新目标十分清晰。

    这一目标基于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作物的大面积蓬勃兴起这一现实。也就是说,宁波现代种业的发展,除了水稻之外,还要在畜牧家禽、水产、花卉蔬果等产业上实现全面突破。

    2012年底,由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振宁黄鸡配套系”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在畜牧产业,除了振宁黄鸡外,还有镇海青壳蛋鸭、余姚番鸭、宁海土鸡等自主新品种也得到大力培育和推广,浙东白鹅、巨高长毛兔更是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在水稻和畜禽种业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宁波的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品种的繁育工作同样进行得有声有色。

    雪菜是宁波人的美味蔬菜。如今,由宁波市农科院自主培育而成的雪菜杂交新品种——“甬雪3号”,已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的审定。

    经过两年测产,“甬雪3号”平均亩产6419.3公斤,创造了我国秋播冬收雪菜亩产的最高纪录。

    对于花卉苗木,宁波则致力于打造全国育种苗木基地,通过对罗汉松、樟树以及其他一些名贵树种进行品系优化,提高种苗质量。不仅做观光苗木,更做优质种苗。

    一项项新品种的繁育与审定,彰显着宁波在现代种业上的实力。而在采访中,最让记者惊喜的,是素有“海水国鱼”之称的东海野生大黄鱼品种在宁波的成功选育和上市。

    在宁波传统习俗里,“毛脚女婿”初次上丈母娘家必须要挑上一条大黄鱼,宁波的十大名菜中也有4道菜与大黄鱼有关。可以说,宁波人对大黄鱼有特殊的情结。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近年来,东海中的野生大黄鱼几乎一鱼难求,能吃到野生口味的大黄鱼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奢望。

    然而,就在不久前举办的宁波市生态大黄鱼推介会上,经过多年培育、改良的野生岱衢族大黄鱼惊艳亮相!这不仅意味着宁波培育成功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品种,更意味着人们将有机会尝到纯正口味的极品黄鱼。

    “2012年我们已经成功育成1斤重的成品大黄鱼,一次能供应两万条,如果按照每斤1000元的批发价格来计算,养殖户的利润非常丰厚。一旦我们实现大黄鱼生产的产业化,野生岱衢族大黄鱼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像‘甬优系列’一样风靡全国。”谈到黄鱼新品种的成功培育,马卫光兴致勃勃。

    采访宁波农业,令人耳目一新:同样是种稻,别人种的是稻谷,而宁波人种的是稻种;同样是养鸡,别人养的是肉鸡,而宁波人养的是种鸡;同样做水产,别人做的是饲养,而宁波人却是鱼种的培育……人们不得不惊叹:宁波人对于现代种业的眼光,是商业的、独特的和前瞻的!

    “宁波的现代种业,是一种集中的整体的推进,尽管在见效时间上会有先后,但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一种全面的、全程的、高科技的种业。不是单个突破,而是要全面开花。”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说。

    政府搭建育种平台,企业担纲创新主体,多措并举推动现代种业发展

    众所周知,培育成功一个新品种,不仅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要经过漫长的试验。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尽管经济高度发达,财政收入不菲,但要进入种业这个被许多人称为“无底洞”的领域,宁波准备好了吗?

    在农业领域,延续多年的科研推广模式,是由科研机构或大学进行科学研究,成果则交由企业进行推广应用。这种模式往往造成两者之间的相互脱节,被人诟病至今。但记者调查发现,宁波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积极探索育种的新模式。其做法是,由政府搭建育种平台,由企业担纲创新主体。这一做法的突破之处在于,将企业推上了科研主体的位置,由企业出面组织科研院所等资源,为己所用。企业受利益驱使,不仅在科研选题上“有的放矢”,针对性大大增强,而且在科研投入过程中精打细算,成果一旦问世,则必定组织人马大力推广,根本不可能再出现“束之高阁”的现象。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育繁推一体公司。从2002年起,公司便建立了育种中心,组建起一支12人的年轻团队。历经10年努力,在科研院所支持下,终于培育出“振宁黄鸡”。“种业对养殖产业的贡献率占到了70%,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带来的效益难以估量。有了‘国字号’招牌,我们不但可以免受侵权困扰,也获得了跳出浙江、逐鹿全国肉鸡市场的资格。”尽管振宁黄鸡从此前途一片光明,但公司董事长屠友金告诉记者,当初压力非常之大。搞得不好,那么多人,那么长时间,那么多投入都将打水漂。正是这种压力,极大地焕发出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同样,培育出“甬优系列”的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也早已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在两个单位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从1999年开始双方开展育种合作,第二年就推出了杂交水稻“甬优1号”,13年间共推出17个品种。

    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董事长王晓燕尽管一个主攻科研,一个主攻推广,但谈到联手合作时认识高度一致:“过去我们科研归科研,生产归生产;现在,双方联手合作,打破了原来各自单干的局面,把杂交水稻育种的前期研究与后期的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甬优系列’稻种之所以能一直创高产、有市场,与我们之间的这种合作密切相关。”

    “企业能最快、最准确感知农业生产需求和广大农民的需求。让企业来担纲育种的主体,有利于育种成果的直接转化和应用。”鲍尧品说,“而真正要育成新品种,单靠企业的力量肯定不行,单纯地靠我们当地的农科院、海洋水产学院也不够,我们要把国内最好的团队请过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在“振宁牧业”位于宁海县的工厂办公区内,记者看到,“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已经挂了起来。原来,为了提高企业育种能力,屠友金特地联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禽育种权威专家李宁,与其团队进行合作育种,就在企业组建院士工作站。“今后,他们将会为我们带来多项前沿技术,这可是我们宁波第一家种业院士工作站。”屠友金不无自豪地说。

    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宁波已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邀请了数位院士到当地进行指导,成功推动了农业各领域内育种科研攻关的进行。

    目前,宁波的育种平台无一例外都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畜禽种业为例,目前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宁波已经先后建成振宁黄鸡、獭兔、岔路野猪、浙东白鹅、舜农土鸡等5个育种平台,长毛兔、奉化野鸭、北沙牛、岔路黑猪、青壳蛋鸭等育种平台也正在建设中。

    政策服务持续给力,完善发展长效机制,宁波抢占种业制高点

    现代种业要持续发展,自然离不开政策支持作为保障。采访中,马卫光表示:“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除了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育种外,政府更要给他们提供长期的政策服务和资金保障。”

    2000年,宁波市财政开始每年安排种子种苗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重点支持育种基地、良种生产基地和良种创新平台与展示示范平台建设;

    2004年,宁波每年对海南水稻繁种基地补助25万元,2011年补助提高到60万元;

    2007年8月,宁波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灾害等保险制度,保险保额确定为每头1000元,保费每头60元;

    2009年,宁波成立水稻育种和畜禽育种创新团队,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创新;

    2010年,宁波开始实施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保险,每亩保险产量为80公斤,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100元,保费的90%由市财政负担,目前已实现全覆盖。

    2011年,宁波又开始着手构建育种平台,每建一个育种平台,市级以上财政投入600万元,县级不少于180万元进行配套,共计780万元。

    此外,宁波还实行经营反哺科研开发政策,对种子公司经营所产生的利润,规定40%必须用于科研开发,保障种子研发的投入,保证科研队伍的稳定。

    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着宁波现代种业的持续发展。如果育种有了成绩,怎么来激励?针对这个问题,宁波实施了新品种补助政策,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激励手段,出台相关办法。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宁波市就对合作培育出“甬优系列”的团队进行奖励分配。研发的成果算宁波市农科院的,成果的拥有者则算宁波市种子公司,两家单位各得其所,宁波市农科院得到年获利的15%,科研团队成员分别参与自己所在单位的奖励分配。“下一步,如果团队想要股权,我们就给股权,想要资金就给资金,全方位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马卫光说。

    而培育出“振宁黄鸡”的“振宁牧业”董事长屠友金最近也喜讯不断,日前宁波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将对育成国家审定新品种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振宁牧业”成为了宁波市获得这100万元奖励的第一家畜禽企业。“尽管对于育种工作来说,这100万元并不多,但是它却能调动我们企业投身科研育种的积极性,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屠友金说。

    目前,宁波市已将现代种业创新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中,将着力构建起以发展主导产业种子种苗为重点的现代种业体系,尽快建立和完善种业创新的长效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宁波现代种业的发展,抢占现代种业的制高点。

    据介绍,宁波现代种业的目标是:到2016年,争取引进筛选200个农业良种,育成100个优良新品种,鼓励和引导更多农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现代种业,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更多贡献。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今天,宁波的一粒粒种子,正在奏响“改变世界”的乐章。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