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粮食生产功能区,田地平整。作为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这里的两万多米机耕路和3万余米沟渠连接成网,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今年60岁的魏仕欢是山下湖镇东江新村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承包了600亩田,分成4片,最远的在隔壁的枫桥镇。他告诉记者,随着种粮面积的扩大,单位成本和劳动力都能降低。“如果是机械化种植,我们每亩能赚300元左右,还有200元的种粮补贴。”
魏仕欢的儿子魏海峰正忙着计算育秧成本。烟煤、水电费、地膜、种子……12年前,魏海峰放弃了在东北的生意,回到老家和父亲一起种地,还成立了海峰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拥有多种设备,还为周边50多户农户提供育秧、播种、管理、收割等服务。
早在正月初八,魏仕欢就怀揣着万把块现金,和附近乡镇的20几个种粮大户一起赶到诸暨市区的种子公司买良种。“去年也是农技推广中心专家介绍的,选种了‘中早39’。不但产量高,熟性也不错,所以今年首选这个品种。”一次性买下2000公斤稻种,老魏觉得安心多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诸暨市春耕所需的种子等农资储备充分,货源充足,价格稳定,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为了稳定种子价格,除了中央和省里的补贴外,诸暨市财政拿出了每亩20元的粮种补贴,鼓励大家种植十几个优质稻种。拿去年来说,早稻种子‘中早39’、‘浙农34’的价格是每公斤6.6元,农户只要掏一块多钱就可以了。”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伟祥说。
“种子的结构性缺失还是存在。”杨伟祥说,“大户们都希望能种上优质的新型稻种,今年,广受欢迎的‘甬优9号’量还相对充足,而‘甬优12号’和‘甬优15号’的缺口则较大。”
“‘甬优15号’最紧张。去年我抢到了20亩地的种子,产量每亩1200至1400公斤。而且米好吃,价格卖得高。所以哪怕种子要40多块一公斤,还是抢不过来。”老魏说,几个大户只好凑起来商量,想办法“匀一匀”。
“这地,我起码还要种上十年。”老魏望着田野,信心满满。(记者 陆遥 通讯员 孟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