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种业故事:洋企洋种涌入中国


  外资种业的“槛”

  目前,外资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如果按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50%)来衡量,亮红灯的行业已经很多很多了,比如化妆品、日用品、超市等。
 
  种业差不多算是外资最后进入的一个行业,但如果不是受外商投资政策限制,或许早已亮起了红灯。从某位农户使用上第一粒外资企业提供的种子开始,外资便快速涌入进来。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共有35家跨国种子企业在农业部注册,其中经营玉米的有5家企业,经营棉花的有2家,其余28家主营蔬菜和花卉,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分公司,或与国内种企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详细]
 
  孟山都帝国

  孟山都,1901年成立,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里,前后经历过数次转型,收购和卖掉了无数企业。与创立之初的孟山都相比,今天的她更专注于农业领域。
 
  主营种子、生物技术和农化的孟山都,在1999年曾因过度借债和扩张,资产负债率高达70%。而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据财务报表显示,2012财年净销售额达到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种子和基因部门净销售额为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12年福布斯500强排名中,孟山都公司位列224位。

  然而,光鲜业绩背后,普通公众听到的更多是负面信息和攻击言语:“孟山都野心”、“转基因大鳄”,2011年获得Natural Society赋予的全球最恶劣公司称号,郎咸平称孟山都公司为毁灭中国农作物的阴谋集团……[详细]
 
  圣尼斯:大客户制确保销售业绩

  圣尼斯的成长就是一部野蛮史,一部跨国收购史。从大手笔收购美国雅士格、荷兰奔司马,到自己被收购,仅经历了十多年,似乎生来就在为下“嫁”孟山都做准备。
 
  2005年,孟山都在未收购圣尼斯前尚未踏入蔬菜种子业务,圣尼斯作为全球最大蔬菜种子公司,注定会在孟山都历史上划上浓墨重彩一笔。
 
  在中国,业内人士估计,在单个外资企业中,圣尼斯的蔬菜种子销售额 排在第一位。圣尼斯与德澳特组成孟山都的蔬菜种子事业部。孟山都财务报表显示,2012财年,孟山都蔬菜业务在第四季度的销售较上一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年度业绩遭遇下滑。2013年,公司希望蔬菜业务能有所回弹,并提出在未来几年中,将其毛利润提升为公司第三大作物业务。[详细]
 
  杜邦先锋:带给中国种业正能量

  7月1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dupout)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杜邦先锋。名称的更改使得杜邦和先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先锋于1926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衣阿华州约翰斯顿市,1973年上市,1976年在中欧和亚洲建立新市场,1999年与杜邦合并。目前在全球近7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2008年在全球的种子贸易额为20.165亿美元,市场份额占25.2%,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
 
  先锋作为国际种子巨头 ,对中国市场的“窥探”已久。从先锋在中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上,可以看出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谋划和精准的战术运用。[详细]
 
  先正达:从产品到作物 变革后新起航

  2011年初,先正达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旗下种子与植保业务,计划在2012年底完成整合。先正达将超越单一产品模式,演变成为种植户提供系列整合解决方案服务,目标为2019年底公司8种最重要的农作物销售额将上升至250亿美元。
 
  不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先正达的植保业务远远高于种子业务。2011年销售数据显示,总销售额达132亿美元,其中种子业务销售额为31亿美元,仅为植保业务的1/3左右。
 
  9月24日,先正达最新公布的销售目标让业界震动。先正达发表声明称,至2019年底公司8种最重要的农作物销售额将上升至250亿美元,而此前这一数据为220亿美元。这意味着,八年时间销售业绩要翻番。[详细]
 
  拜耳:大手笔投资种业研发 频繁兼并企业

  德国拜耳公司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其核心竞争力领域包括医药保健、作物营养和高科技材料。拜耳作物科学是拜耳集团的子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型作物科学公司,业务覆盖种子、作物保护和非农业虫害治理,2011年销售额为72.55亿欧元。
 
  继2008年,先正达以26.7%的增长率实现了对拜耳的超越,拜耳便没有赶超过。拜耳有着与先正达同样的市场策略——提供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服务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近两年,拜耳开始加强对植保产品的研发投资,同时加速拓展种子及生物技术业务。公司预测,种子和生物性状业务在2009-2018年这10年间将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届时公司生物科学业务的年销售额将增长两倍,从2009年的5.03亿欧元提升至2018年的14亿欧元。
 
  9月20日,拜耳宣布到2016年之前投资总额将达到70亿欧元,其中50亿欧元用于科技研发。 据了解,拜耳已经着手于拓展多种作物的全球育种网络。在2011年至2016年间,公司将斥资20亿欧元用于建立新的植保产品生产设施及种子培育、生产和加工设施。预计在2016年前,种子业务份额将翻一番,在整个公司销售额中占到20%。[详细]
 
  瑞克斯旺:发挥政府资源构建经销渠道

  1924年,一位名叫瑞克斯旺的老人,在鹿特丹创建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蔬菜种子公司,他于1932年在荷兰贝格亨克建立了第一家瑞克斯旺的育种基地。随着公司的发展,瑞克斯旺在1964年在德国成立第一家国外子公司。1970年,瑞克斯旺将总部迁至荷兰的温室园艺中心德利尔市。1980年开始其迅速的国际化进程。
 
  得益于在科研领域的巨额投入,尤其在尖端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和种子技术等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瑞克斯旺的技术和国际化进程高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瑞克斯旺仍保持对科研的投入热情,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企业在创新和质量得以持续增长的唯一办法。
 
  从20世纪初到现今,瑞克斯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成为了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集科研、种子生产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在全球设有25个分支机构,销售网络遍及100多个国家。[详细]
 
  安莎74年:从家族小作坊到跨国企业

  在1938,荷兰安莎种子集团公司只是荷兰恩克霍森市(Enkhuizen)的一个种子经销企业,由雅各布•马泽利维(Jacob Mazereeuw)创立,主要是代销。创立初期连制作产品册的钱都没有,只能靠简单的产品清单进行推广和宣传。
 
  74年后,当初的小作坊在雅各布•马泽利维和他大儿子皮特•马泽利维(Piet Mazereeuw)两代人的经营下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蔬菜育种公司,集科研育种、种子生产及开发销售为一体,在世界各地拥有35个分支机构,包括18个科研育种站,16个销售分公司,1个种子生产站及两个合资公司,培育出创新的高水准品种享誉国际蔬菜种子界。雅各布的孙子亚帕•马泽利维(Jaap Mazereeuw)在2011年11月担任荷兰安莎种子集团公司总经理,成为第三代掌门人。
 
  中国种业较为专业化的贸易最早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真正开放则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漫长的几十年间催生出众多的家族企业,他们之中甚至已经经历了第三、第四代接班,目前还是处于小作坊的规模。[详细]
 
  十字花军团:萝卜白菜 日韩最爱
    
  同为东亚国家,中日韩三国在农作物种植习惯和地理环境方面都有很高的重合度,日本、韩国种子企业也是中国种子市场开放经营后较早进入的一批。提到日韩种企,中国农民最熟悉的莫过于其优质的萝卜和白菜品种,在福建等部分省份,来自日本、韩国的萝卜种子几乎瓜分了全部的市场份额。
 
  不过,近年来,在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之外,日韩种子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自然成为他们的战略要地。通过在中国本土成立分公司,设立研究机构、试验基地等措施,东亚的这两位近邻显然是打算在中国扎根了。[详细]

 The  end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