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种子上不想受制于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种业做强做大。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袁隆平将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看得比天还大,创造了“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
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坦言,现在中国种业面临严峻形势,国外种业巨头对我国种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对种业产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在粮食种子上受制于人就麻烦了。
袁隆平这次带了一个很重要的提案,建议把湖南长沙打造成为杂交水稻之都,或者简称“国际稻都”,集研发、生产、培育、加工于一体,形成综合性水稻产业链,以进一步提升种业产业竞争力。
袁隆平为国际稻都建设拟定了两个目标:第一,稻都建成之后在全世界推广杂交稻;第二,稻都建成后让中国种业进入国际十强。
现在全世界有22亿多亩水稻,包括中国在内只有3亿多亩是杂交稻,如果其中一半土地改种杂交稻,那么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将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贡献。袁隆平强调,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种业,把它提高到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因而他对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很有雄心壮志”。
“我现在主要精力用在杂交水稻的攻关上,争取到2015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说。
关于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有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成功实现超级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2004年实现800公斤;2011年实现第三期亩产900公斤。亩产1000公斤能否实现以及何时能实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袁隆平坦言,亩产1000公斤看起来很容易,但这不是一亩两亩田,而是几个百亩片平均亩产量要达到1000公斤。“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能不能实现。”
最近,许多人都在谈“中国梦”,“我做过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子粒有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梦是希望亩产1000公斤目标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呢?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着更高目标奋斗。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这样说。
本报特派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