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方才臣做客大众网2013年全国两会北京直播间。(盛堃 摄)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才臣。(盛堃 摄)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卫东。(盛堃 摄)
9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才臣,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卫东来到大众网北京直播间,两位代表一位研究种子、一位生产农业机械,共同探讨了从源头种植到下游收割过程中的农业现代化创新之路。
“中国一年的化肥用量是美国的3倍,但玉米产量仅是美国的一半多,东部地区因为大量使用化肥、氮肥,造成氮气颗粒污染,这是雾霾的元凶之一。”说到农业生产,方才臣开门见山,先从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指出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他举例说:“以前一斤化肥增产6斤粮食,现在施肥地疲了,一斤化肥也就增产两斤粮食,即时每斤粮食多赚一块钱,农民就愿意用,大量使用化肥没人限制。”
除了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也造成着污染。姜卫东认为,传统的打药方式太落后了,造成浪费的同时,也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发达国家的大型喷药机械效率很高,关键在于定量喷药,不管行驶速度怎么变化,喷到单位面积上的药量都能一致。”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在于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播种,向现代生产方式靠拢。
两位代表认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在于抓住农业创新的源头。方才臣说,他的公司目前正在研究“耐瘠薄品种”的种子,即便不用化肥产量也一样高,还有一种新培育的玉米种子,非常适合大量的机械化生产,“玉米的穗非常整齐,跟线一样,玉米收割机一收正好,也是给现代化的农用机械配合的。”边说着,方才臣边用手比出一条“玉米穗”的线。姜卫东说,种子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机械化播种、收割的效率。解决了种子质量,就可以使用深层作业的大型拖拉机对土地进行整改,使用可回收的地膜方便机械化回收、又可降低污染。“这样一系列科技化手段环环相扣,才能让农业真正迈上现代化的道路。”
“对,我们是上下游产业,我的种子在前面做产量保障,他的机械为我们做后期收割劳动的保障。”方才臣点点头说。
两位代表一致认为,在解决源头问题之后,还应重在治“本”--制度、政策、规划等要配套。姜卫东期望通过政策层面鼓励农业合作组织建设,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组织生产;方才臣则把关注点放在土地集约化和科技体制改革上,农业现代化应该全部实现机械化,所以鼓励高层次人才向农业企业流动,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