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阳谷县粮食价格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网  浏览次数:450
 

  中国经济导报网 陈焕芹

  2012年11月份以来,阳谷粮食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五角一个馒头”惊现街头,政协委员们在提案中也多次反映,并向当地物价部门咨询“粮食、面粉价格为何快速上涨”的问题。为给政协委员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今年3月份阳谷县物价局组织人员对阳谷宝福邻、海天、华联、好乐家四个大型超市,北街大市场、南街大市场两个集贸市场,柴庄粮油门市、政府街抚顺粮油门市、南街粮油门市及两个面粉加工厂,还有部分农调户进行了调查。

  粮食价格目前趋于平稳

  阳谷县粮食价格自2012年11月份开始上涨,12月上旬达到高峰,目前粮食价格趋于平稳。

  小麦收购价格。阳谷县民生面粉厂、祥龙面粉厂去年11月中旬小麦收购到厂价格均为1.12元/斤,比10月份上涨4.67%,目前收购价格为1.31元/斤,同比上升19.09%。

  面粉出厂价格。在小麦价格上涨的同时,面粉价格也全面上涨。集贸市场民生面粉特一粉价格每500克由去年11月份的1.64元涨至目前的1.80元,涨幅为9.75%。从各超市情况看:宝福邻超市品牌面粉从去年11月18号上涨,其他各大型超市11月20号以后陆续开始上涨,涨幅均在9.2%-13.6%之间。目前,宝福邻品牌特一粉价格达2.29元。从超市销量反馈情况看,这次面粉涨价虽然幅度较大,但没有出现集中抢购的现象。

  农户存粮情况。阳谷县物价局此次调查农户32户(中等水平人口3-4人),从调查的情况看,截止去年11月底户均存小麦1216.3公斤,同比上升16.9%;户均存玉米1682.5公斤,同比增加52.8%。本年度3月份,户均存小麦526.1公斤,玉米318.8公斤。

  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阳谷县此次粮食价格上涨,总体而言可以说是由于局部供求不平衡造成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性因素。主要是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由于夏粮连续五年丰收,未解决农户买粮难的问题,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年来逐步提高了保护价。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50公斤102元,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7元、9元、9元。夏粮连年增产,为何价格还是不断提高?据分析,2012年全国消费正常总量占总产量70%,剩余30%余粮中,国家托市收购占余粮的72.2%左右,即占总量的21.66%,剩余总量的8.34%进入流通环节。这个流通环节是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由于近年来深加工企业的不断增加,尤其是玉米(用玉米提炼油等),粮食的消费量陆续增加,深加工给市场形成的缺口最后就有价格买单,导致粮食逐年价格上涨。

  季节性需求加大。每年的十一月份后,天气转冷,有利于面粉的储存,加上“元旦、春节”将至,粮食的需求力量增加,个粮食加工企业开始扩大生产量,对粮食的需求加大,但这个时候农户售粮积极性不高,存粮基本稳定,致使粮食市场出现缺口,往往是每年这个时候,粮食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

  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飓风、干旱、暴雨,都对粮食的收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户存粮惜售就很能说明对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损害程度持有不确定性。

  成本推动因素。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增加广大农民的种粮收入,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用油补贴等。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抵消了国家的惠农政策补贴。据测算,当地粮食每年按两季轮作,每亩地累计费用增长198元,每亩地累计各种补贴总和为114元(2012年每亩直补100元,用油补贴14元),补贴后差额为每亩地84元。目前国内农业生产中,农资价格逐年增加,农用化肥每年平均上涨6.83%。农用柴油中每年每亩平均用油至少为12.4升/亩(农业用油具体环节分布为:机耕环节平均用油4.6升/亩,机播环节2升/亩,机收环节4.2升/亩,机械植保环节1.6升/亩)。柴油价格2011年到2012年 价格由7.33元/升上调到7.84元/升,柴油价上调0.51元/升,每亩将至少增加生产成本30元。农药价格上涨也是成本持续膨胀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国际市场的影响。2012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总体呈现先弱后强走势,年底价格略有回落,但较年初仍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平均水平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全球经济将趋于回暖、粮食产需关系偏紧的影响下,预计2013年国际粮价总体将呈高位运行态势。

  综合施策应对粮食涨价

  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但是产不足需矛盾依然存在,比如大豆,我国70%依靠进口。在粮食增产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有效地保护耕地不受侵害。同时,在粮食储备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掌握托市收购粮上市及储备粮轮换出库时机、节奏,在时间上避免新粮上市前后,对农户售粮产生冲击。调整区域消费结构及进出口政策,通过这些政策适度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各级政府要根据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适时调整纳入最低收购价政策范围的粮食品种及最低收购价格,以更好地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达到鼓励粮食生产、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对于国家粮食抛售获得的差价,建议返还农民,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水平,降低粮食种植成本。近年来农资价格持续上涨,造成种植成本持续膨胀,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化肥出厂价格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化肥批发、零售环节销售价格按顺加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作价的办法进行管理,同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各地要密切监测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农资价格走势,加强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发现价格异常波动要及时上报。各级政府也要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切实落实国家淡季有关化肥储备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农资价格,降低种粮成本。

  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农业成本联动机制,确定粮食价格的市场平衡点。目前,电力、城市供暖等行业成本价格联动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电力、供暖企业的利益,农业生产也可借鉴这种方式,政府可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对重要的粮食作物实行成本联动机制,公共财政要逐步向农村倾斜,有效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有形的手”该用时还是要用。目前,农产品除个别品种实行国家限价,其他品种均实行市场价格,比如面粉价格,有面粉生产企业自主定价,不能干预。但是作为物价部门,如果面对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比如:对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引导,对很不合理的有必要进行干预。物价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物价稳定是社会祥和的一个重要层面,不管、不问、不干预是不对的,所以有形的手该用时还是要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物价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