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远去,严寒已走,但对于我国大豆产业,就像这“倒春寒”一般,依旧冷得扎人。
近些年来,在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的冲击下,在玉米大豆比价结构不均衡的影响下,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在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播种面积急剧缩减。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6470万亩;2011年,大豆播种面积缩减到5193万亩;2012年,不到4000万亩,缩减之快触目惊心。行业人士屡屡提醒: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一趋势,中国将失去应对国际大豆市场冲击的最后保障手段。
我国大豆未来走入进口型国家的未来其实可以预见。理论上来讲,这并没有问题,但在现实中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国家来说,听任一个产业萎缩甚至消亡,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终归不是好事。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去年6月以来美国农业部对大豆单产预期的不断调整,导致美豆价格大起大落,并带动国内大豆市场大幅震荡。回顾当时,如果不是国家储备大豆发挥蓄水池的功能,如果不是国内还有非转基因大豆这一根据地,国内市场的波动幅度将远远不止这样。很简单,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权,不论是播种面积还是单产总产,决定市场涨跌的因素都攥在别人手中,因为这一切都是人家说了算。而且,恐怕我们越到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外大豆价格将涨得越高,还有一种可能是有钱不一定买得到。
对于中国大豆的颓势,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大豆分析师炎夏认为这如同严寒一般的国产大豆,转基因问题也是原因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炎夏说:“我不认为转基因大豆竞争力强于非转基因:首先是因为二者属性完全不同,在国际上是两种价格,在美国非转基因大豆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高30%~50%,两者缺乏可比性;其次,真要比较,原因也出在我们估价政策的不同上。外国对大豆产业长期实行高补贴,从品种看所转入的只是抗除草剂基因,根本没有发现和转入高产基因,把一些雨量丰富、气候良好的国家的大豆亩产与中国高寒、丘陵、干旱地带的大豆比较产量,来否定中国大豆优势是不对的。”
炎夏还表示,国产大豆的问题在于,由于政策上缺乏足够的支持,也没有对自己的优势进行充分宣传,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大豆与玉米等价格的比价扭曲,所以造成农民不愿种植大豆。另一方面,国家粮食安全计划按照数量奖励地方政府,把富含蛋白20%~40%的大豆与玉米等量看待,这种政府激励机制对大豆生产没有积极性;对于主产区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在国内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鱼目混珠,以转基因为原料的企业往往采取蒙混过关的办法,回避作明显标识,甚至与把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和转基因产品一同限价,导致主产区加工企业不愿收购加工国产大豆。农民、地方政府、制产区加工企业积极性受到制约,这就是国产大豆连续滑坡的原因。
据国都证券一位大豆分析师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的大豆需求依然在放慢,同时巴西和阿根廷等地大豆即将批量上市,短时间内这股“寒流”很难散去。(新农村商报)
相关报道:大豆产业何去何从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日益减少、大豆压榨加工企业大量停工,我国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大豆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日前,记者随农业部调查组赴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进行了调研。
种植面积缩减
黑龙江望奎县惠七村农民曾明有75亩地,去年种了40多亩大豆、30亩玉米,今年计划全部改种玉米。“一亩玉米比一亩大豆可以多赚250多元。”曾明说。
望奎县副县长胡忠伟介绍,2012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28万亩,今年预计将减少至20万亩,减幅28%。大豆比较效益低,农民都不愿种,仅靠市场调节,种植面积缩减的势头无法遏制。
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介绍,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6300多万亩减至2012年的3899万亩,综合(行情 专区)分析,2013年黑龙江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减少10%以上。
面积缩减中的结构性问题更值得注意,优良地段越来越难见到大豆的“身影”。近5年来,大豆减少的面积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四积温带,其中第二积温带降幅最大,占到减少面积的44%。热量条件更好的第一积温带目前只剩零星种植。高寒地带的五、六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则相对稳定。
“那些好地段都改种高产作物了。”依安县上游乡建明村支书韩作国道出了农民的朴实想法:“想让农民种大豆,必须给实惠、有钱赚。”
缺少政策扶持
造成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直以来国内大豆单产难见提升的“内功”不足,也有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外来冲击。而近些年国家缺少扶持大豆种植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态势。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作为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没有配额限制,大豆加工企业没有保护。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暴跌,不断打击国产大豆。
大豆目前仍属于经济作物,不能享受到很多的政策优惠。“我们县耕地面积401万亩,近几年粮食产量快速提高,2012年达到360多万吨,得到了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奖补资金。如果种大豆,由于大豆产量仅是玉米的四分之一,粮食总产量就达不到大县的标准,我们就拿不到国家奖励。”依安县农业局局长王仰波无奈地说。
农垦九三管理局局长张贵春表示:“保住大豆,必须是一揽子计划,只要国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大豆生产。”
出路应在何方
随着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大,大豆的出路究竟在哪?专业人士认为,大幅度恢复大豆生产已无可能,当务之急是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大豆生产继续下滑的势头,保持国产大豆一定的自给水平。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说:“大豆不应当被简单地视为油料,它应当划入粮食作物,享受相关优惠。”
新对策要照顾各方面利益,调动起全链条的积极性。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表示,应当加大补贴力度,降低种植环节成本,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同时,出台大豆生产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抓大豆的积极性。此外,积极培育非转基因大豆消费市场,拉动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价格提高,调动企业收购加工国产大豆的积极性。从长远看,还要加强科研,增加大豆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