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04月08日 06 版)
四川是制种、供种大省,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2012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高达近2.9万公顷,产量达8.3万吨,占全国的25%~30%;每年销往省外4万吨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每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然而在国外大型种业集团的冲击下,近年来四川的水稻制种,在基地建设方面面临着严峻考验。
首先是制种基地难落实,面积不稳定。基地难落实,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户制种积极性不高,反映在年初规划生产时,基地内不愿制种农户占10%左右,而制种公司因无法承担不种或改种的损失,使基地落实难;二是部分种子企业在建立制种基地时忽视长期规划,相应措施未及时跟上,制约了基地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据调查,近年来不法商贩到制种基地抢购套购种子现象严重,也有部分制种农户自留串换种子,这些情况困扰着制种企业对基地的长期建设。
其次是制种技术落实到位差,种子质量下降。田间的除杂去劣是确保制种质量最为关键环节,但劳动力缺乏、组织化程度偏低的现实让该环节大打折扣,导致种子纯度降低,质量下降。在制种基地内存在的“插花田”,给隔离增加难度,有的田块甚至根本没有隔离。据调查,近几年大田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虽然纯度大多数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但与2001年前相比平均纯度降低了1.3%,甚至有个别组合因制种亲本稳定性不够导致所产种子全部报废,使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三是制种生产风险增大,效益难保证。一方面,杂交水稻制种受制于大自然,常因高温少雨、低温绵雨等灾害性天气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还表现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这使制种农户、制种企业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制种企业近年来配制新品种多,而且有的品种制种产量原本不高,导致同一品种因制种农户技术差异而产量悬殊。
宜宾农科院旗下的“宜字头”公司是一个集育繁推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年销售种子2000吨,目前已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常年拥有条件优越的制种基地近1000公顷。对该公司制种基地的调查显示,同品种同年份不同制种农户,“宜香优”杂交稻制种亩产量100~150公斤不等,不同年份产量变幅也较大,相比水稻大田生产收益优势不明显而质量风险较明显,农户普遍不愿制种。
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威胁到水稻大田生产用种安全。2012年,四川省江安县发生的Y两优5845水稻种子案件,共造成3个乡镇、244户农户减产甚至绝收,受损种植面积达36公顷,经济损失19.8万元。惨痛的教训表明,加强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刻不容缓。
加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基地农户的制种效益。如何提高制种收益?笔者建议实施制种专项补贴,补贴标准应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之和的5~8倍,补贴办法以常年制种单产150公斤/亩和实际交种数量计;设立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应是水稻大田生产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的2~3倍。同时,合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收购价格,将种粮比价由1∶5~7调整为1∶7~10,同时以种粮比下限和当年国家最低稻谷收购价来确定杂交种子收购最低价。此外,还应加强制种技术研发和培训,解决制种单产低等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新主体的出现要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管理与建设进行创新,在总结“公司+农户”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大流转+小业主”、“企业+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的新模式,形成以制种大户为主,集中土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制种,以降低成本、提高单产、增加制种效益。
从长远发展看,四川应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长期稳定方面下功夫。政府应充分整合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在投入上向制种基地建设倾斜,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同时,制种企业要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稳定基地面积。宜宾农科院经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