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纺织网】据市棉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估计,今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将由2008年的290多万亩下降到110多万亩左右,减少了近六成
价格疲软,种植成本上升,籽棉质量和产量的降低,导致了棉农的收益下降,成为打击棉农种棉积极性的最直接原因。
弃棉种粮则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农民种下粮食,只需要收割的时候雇大型收割机收获,平时可以扔下粮田进城,挣取种粮收益之外的第二份收入。
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意味着纺织行业原料将趋于紧缩,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棉纺织加工企业库存的原料经过加工,能卖个不错的价钱。经过两年的行业低谷期,棉纺织行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再过一周,棉花就要播种了。许德龙却比往年悠闲了许多。
现年65岁的许德龙是夏津县张寨村的农民。今年,他决定减少种棉面积。他家承包的14亩地,过去全是棉花。许德龙曾经是十里八村的棉农推崇的“好把式”,也是夏津县的“铁杆”棉农。
即便如此,今年他还是只种10亩棉花。
不止许德龙,在素有“银城”之称的种棉大县夏津,据该县棉花行业协会秘书处王安军掌握的情况,今年种棉面积将可能由鼎盛时期的70万亩,下降至40万亩左右。
放眼整个德州,市棉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估计,种棉面积将由2008年的290多万亩下降到110多万亩左右,减少了近六成。
这背后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市六成棉农放弃种棉?
“疲软”的棉价
3月22日,许德龙卖出了去年收获的最后一斤棉花。价格依旧波澜不惊。
“每公斤8.6元,一直比较平稳,估计也没有什么上涨空间了。”许德龙选择清空存棉。而在2011年这个时期,他家的存棉还有1万多斤。当时,棉花价格正在经历过山车般的起伏,最高价格达到了每公斤14.4元。
然而,自去年9月份新棉上市以来,棉价平均售价一直徘徊在8元/公斤左右。根据许德龙的算法,每亩棉花的产值在1840元左右,而其中的纯收益仅为500多元。这意味着,许德龙即使种20亩棉花,纯收益也不过1万元出头,远不如出去打工。
价格疲软的另一端,棉花的种植成本却在持续抬升。近年来,种子、化肥、水电费成本在上涨,而与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棉花不但没有任何补贴,而且还需要大量人工。随着人工费用的增加,棉农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与此同时,据马俊凯掌握的情况:“受去年7月下旬、8月上旬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我市的籽棉质量和产量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平均亩产籽棉46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少60斤左右。”
价格疲软,种植成本上升,籽棉质量和产量的降低,导致了棉农的收益下降,成为打击棉农种棉积极性的最直接原因。
2007年,在国内都颇有名气的棉花产销和加工地武城的棉花种植面积曾达30多万亩,如今大量棉田被麦田“吃掉”,“全县200多家棉纺加工企业,以后可能都要从外地进棉了。”武城县天元棉花专业合作社经理何玉涛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