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病虫害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0  来源:河北省辛集市农技中心  浏览次数:220
 

    1、小麦吸浆虫  

    要采取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1、蛹期防治  

    小麦吸浆虫防治时期在4月下旬的蛹期,对每平方有虫蛹2头以上的麦田,当其幼虫上升至土表活动时,可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对适量水,拌细土20 -25公斤 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或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 -3公斤 拌细土 20公斤 均匀撒于土表,撒后及时浇水效果较好。  

    1.2、成虫期防治  

    当10网复次捕捉到小麦吸浆虫成虫10-25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对水 50公斤 喷雾;或采用辛硫磷、乐果等1000倍+菊酯类杀虫剂2000倍液喷雾。宜选傍晚无风时防治。  

    2、麦蜘蛛  

    当小麦33厘米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或用25%吡蚜酮粉剂16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3、麦蚜  

    当百穗蚜达500-800头时,用40%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兑水喷雾; 或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10克 ,兑水50~60千克喷雾; 或用50%抗蚜威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4、赤霉病  

    4.1、赤霉病为害症状  

以穗腐为主,先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当气候潮湿时,在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霉状物(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后期病部可产生黑色颗粒(即子囊壳)。   

    4.2、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菌在土表的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以菌丝体状态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从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 15℃ 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4.3、药剂防治  

    必须抢在雨前或雨停间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方法为每亩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克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 75克 ,或12.5%烯唑醇20 -30克 加水 50公斤 喷雾,可隔5~7天再喷1次,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5、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  

    对小麦条锈病应采取“准确监测,带药巡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方法;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白粉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5%。防止上述病害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克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 -60克 ,或25%丙环唑乳油30 -35克 ,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对水 50公斤 喷洒,间隔7天再喷药一次。当小麦 33厘米 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或用25%吡蚜酮粉剂 16克 ,对水 50公斤 喷雾防治。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