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农户在检查自家转基因豆田里的豆荚。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饱受争议的全球最大种子提供商、美国孟山都公司最近“摊上事儿了”。但摊上的事到底有多大,在美国国内和海外市场却有点区别:孟山都公司官员近日先是说,“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小麦”出现在俄勒冈州农田一事有“人为破坏”的可能性,接着又表示,打算今夏重启北达科他州的转基因小麦田试验;而针对小麦出口大国“摊上的事”,日本、韩国以及欧盟有的要暂停进口部分美国小麦,有的要进行更严格的检查。《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围绕转基因问题采访相关专家,有人从科学上肯定转基因技术,但有人也不主张强推。不管怎样,对中国政府来说,应加强粮食生产监管,坚决避免像美国这样在普通农田中出现转基因作物。
美国为何不推转基因小麦
5月底传出的孟山都公司试验“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小麦事件引起很多国家的恐慌,当原因还未查明时,该公司6日对外表示,将重启已停止多年的转基因小麦田试验,并强调“培育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与俄勒冈州发现的转基因小麦品种不同”。此前一天,孟山都公司官员还表示,“神秘小麦”事件是孤立的,不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性,也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小麦已进入市场。“神秘小麦”的消息出来后,《环球时报》记者就向孟山都公司求证,得到的信息是,这种转基因小麦种子曾在1998年至2005年进行试验,但公司从未向美国政府申请上市,公司将与美国农业部展开密切合作,调查转基因小麦种子是如何流向普通农田的。
“虽然我专门从事转基因研究,但也不知如何解释这一事情。”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埃杜尔多·布鲁姆瓦尔德6月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但无论如何,布鲁姆瓦尔德相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这种转基因小麦安全性的评估,即它的各种参数与普通小麦植株在本质上没有不同,不会威胁到人类健康。据美国转基因法律、政策和专利问题专家阿兰·贝内特介绍,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研发600多种转基因种子,大多数诞生在美国的实验室,但美国投入商业使用的转基因作物只有8种,即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甜菜、苜蓿、木瓜、南瓜。也就是说,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官方并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小麦。大约9年前,孟山都公司迫于环保团体压力放弃在美申请大规模种植、生产转基因小麦。
相对来说,在欧洲、亚洲受质疑的转基因食物,在美国遇到的阻力并不大。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播种比例从1997年的17%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93%。抗病虫害的转基因玉米,播种比例从1997年的8%上升到2012年的67%,可见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美国相当普遍。贝内特分析说,这与美国民众在传统上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抱有较强信心有关。在美国,小麦是排在玉米之后的第二大主粮,人们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面包,既然美国民众对转基因没有太多反感,美国政府为何没有批准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贝内特解释说,美国政府仅负责转基因种子的审批和监管,不会主动推广所批准的任何一个种子。政府在批准某个转基因种子商业化之前,必须由种子公司向政府申请,整个过程历时5至10年,也有可能更长,并要支付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巨额评审费。贝内特表示,由于转基因种子的审批过程漫长、投入资金巨大,因此种子公司势必会提前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有盈利希望才会报到美国政府审批,否则便有可能干等着赔钱。
贝内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是全球小麦最大出口国,但许多进口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对转基因主粮的担心影响到美国农民种植该类作物的积极性,这也是孟山都在研发了9年转基因小麦后,最终没有向政府申请商用的部分原因。同样的理由,美国也没有实现转基因稻米的商业化。大豆和玉米除可直接食用外,还有许多工业用途,比如炼油、制药等,这让转基因大豆、玉米在世界市场上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因此获得种子公司的“青睐”,被首先推上市场。
美部分专家称转基因作物推广不能“急”
有着“千湖之州”美称的明尼苏达州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大豆基本都采用转基因技术。蒂姆·考尔的家族农场地跨明尼苏达和南达科他两州,面积达到3000英亩,大豆和玉米各种一半。考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1996年转基因种子一上市,我就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目前,他采用3家公司的3个品牌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其中孟山都的种子多一些。对于考尔来说,当初选用转基因种子,主要是出于降低农药的考虑,“以前每年地里需要喷洒5到7次农药,而现在两次就够了”。考尔说,转基因种子比传统种子贵一些,但大大减少农药支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播种传统种子时,每英亩田地每年要喷30到50美元农药,而现在仅需15美元。此外,转基因种子本身并不会提高产量,但由于具有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功能,对增产还是有较大帮助。考尔说,他十分留意改种转基因种子后对土壤的影响,结果是“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出现所谓的“超级杂草”。谈到大豆的去向,考尔表示,明尼苏达州的大豆有一半运往西北部的华盛顿州,再从那里装船出口到亚太国家。他说,美国出口的大豆主要有3种形式:生大豆、经过加工的饲料和豆油,中国只进口生大豆和豆油,而生大豆也主要用于饲料加工或炼油。有的国家进口生大豆则是为了直接食用,比如印尼。
对于考尔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经历,贝内特“点评”说,包括转基因种子在内的某种商品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取得成功,除食品消费者并不排斥外,关键在于转基因种子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农户愿意种。
说到转基因作物,并非所有农户都像美国的考尔那样放心。很长时间以来,还有很多人在问:“转基因作物对人体真的安全吗?”在美国,目前有20个左右的州掀起在食品包装上“标注转基因”运动。由于20多年来转基因作物都是由种子公司在推动,因此有关这些公司“转基因阴谋”的观点得到认同。但美国植物细胞生物学家布鲁姆瓦尔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没有一个人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生病,更没有人致死。”他表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心主要出于不了解,认为转基因属于非自然的育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实际上,动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出现基因突变,转基因不过是运用人类之手,有选择地引导基因变化而已,这只是人类漫长育种史的一个发展阶段,今后还会有更先进的育种方式产生。
布鲁姆瓦尔德认为,很多人实际上反对的是孟山都热衷于兼并其他种子公司的商业模式。另有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分析说,欧洲传统育种公司的势力较强,因此反对转基因的声音较高。他特别强调,不是说每个反对转基因的人背后都有传统育种公司的支持,许多普通人确实相信传统食品具有更高安全性,但支持和反对转基因的运动背后都有某种商业利益推动。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到的美国专家几乎都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抱有信心,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主张无条件推广转基因作物。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姆·莱西教授表示,他对转基因和有机食物态度较为中立,“如果社会上对一项新产品怀有较深的疑虑,暂时没有很多人愿意消费,那就不应当急于推广”。莱西认为,政策制定者不能忽视那些怀疑转基因安全性的观点。一名传统育种学者担心,俄勒冈州的转基因“小麦风波”,可能进一步动摇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信心,乃至使转基因的发展势头出现“逆转”。
中国要靠自身力量发展转基因技术
地少人多的中国不可能回避转基因技术和产品,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普遍接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美国农业部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忠礼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中国决定加快发展转基因作物,至少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可以效法美国政府审批转基因种子时采取的谨慎做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科学研究和示范,以确保转基因种子对人体、环境以及在田间作业的农民无害,然后待市场成熟时再批准其商业化;第二,在进行田间试验时,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的耕地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隔,这样才能避免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之间不会相互授粉以及两种作物的混杂,保持非转基因作物的纯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也不能种在与其亲缘关系过近的杂草附近,以防止作物与杂草授粉后产生不易除掉的下一代“超级杂草”。考虑到中国农村的田块较小,不同作物之间混种的情况多于美国,避免“转基因污染”和产生“超级杂草”的任务更重。这名专家说,在转基因作物研究和生产领域,如果今后中国只能仰赖国外的种子和技术,才是对中国农业安全的真正威胁。
美国转基因法律、政策和专利问题专家贝内特认为,中国的育种专家对中国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更为熟悉,也更了解中国人的口味,因此在发展转基因技术时可以也应当更多依靠自身力量,而不应把这个空间转让给外国种子公司或研究机构。(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