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6月14日讯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几乎每逢神舟系列飞船登天,省内各地种植作物品种也争相获取进入太空的门票,以期改良品种的品质,来一场华丽转变。这些农作物,从早期的小麦、丹参、辣椒、中草药到近期的马家沟芹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不一而足。要想进入太空,对种子的“素质”有什么要求呢?一次登天后,真能完成华丽转身吗?还要哪些后续实验?要想破解这些疑问,大家不妨随记者到泰安宁阳县伏山镇,去了解一粒黄瓜种的太空之旅,看看它的蜕变历程吧。
选中伏山黄瓜 因于历史机缘
一粒在太空中旅行的种子,由于受到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共同诱变的作用,自身生物基因就会产生变异。
这样的种子回到地球后,再返回地面参与选育。随后,只有突变变好的种子,经过多道繁育,才能最后投入生产。
可见,一粒种子从“太空梦”到“太空变”,这中间的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伏山镇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跟随“神七”登天的蔬菜种子“伏春一号黄瓜”、“伏乐长茄”共有10克,黄瓜种子有5克,都是来自伏山镇自主选育的。
当地从2008年6月份就开始选种,按照“性状稳定、适应性强、技术成熟”的原则,最终选择了黄瓜。另外,又选取了近几年新培育的品种茄子,跟黄瓜作为对比。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在众多蔬菜中选中了黄瓜?”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神七”带蔬菜种子登天,是省内蔬菜种子遨游太空“零”的突破。而伏山镇具有二十多年的蔬菜育种历史,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黄瓜制种和芸豆制种,而其中的黄瓜制种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占到了全国销量的70%。
所以,搭载“神七”登天的名额,自然而然就“花落”到黄瓜种子身上。
种子“上天”仅是蜕变第一步
据伏山镇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通过飞行器搭载回来的种子叫做第一代种子,将它们全部种下去,第一代植株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生理变异性状,但科研人员只是观察记录下来,不做任何筛选,等到了第二代种子才开始优选。将第一代所收获的种子全部再种下去,长出来的才叫第二代种子,这时候再开始进行选择。
例如,筛选穗子变大的,以提高产量; 筛选变早熟的,以提早收获等。“等进入了第三代,这样的种子才处于稳定性观察时期,同时,将第二代筛选的种子继续播种,查看这些突变性状是否真正能够稳定遗传。对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种子进行一定规模的群体比较试验,以及后续的异地试种,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下是否都能表现出优良性状。”工作人员补充道,“上天只是第一步,随后还要经过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这才是考验种子的时候。”
“太空黄瓜”产量提高近30%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批黄瓜种子落地后,是在中科院的指导下,安排专职科研人员进行管理,采取起垄栽培的方式,不打药,不施肥,确保了果实的有机品质。
相比普通的种子,太空黄瓜种子的发芽、结果时间要早七、八天,结出的果实要大出三分之一,每个大棚产量要提高近30%。而说起口感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太空遨游后的黄瓜种子,其结出的果实个大,会像胳膊一样粗;肉质细嫩,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等。”(山东商报记者 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