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李柯杞
“试验田有60亩,这一块儿育苗田有3亩多。”近日,在新乡县翟坡镇连片麦田的一角,一抹“绿色”格外吸引人。这是河南丰源种子有限公司的水稻试验田,没想到这小小一块田地里竟做着“大文章”,该公司总经理王桂凤向记者介绍说:“这块试验田里有59个稳定品种,1000多个待试验的不稳定品种,有5代试验品种在这里面种着。”
在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一部分秧苗被田垄自然分割,形成一个个一米见方的方形区域,每块区域都插着“品1”、“品2”等标牌。王桂凤一边带路一边兴奋地向记者说:“这一部分是已经稳定的新品种,包括去年稳定的43个品种,今年稳定品种已经达到59种。”
“那一片是还没有稳定的品种,有1000多种。”王桂凤指着不远处插满小标牌的一块稻田说,“这繁育到了第二代基本上算成"人",而稳定的品种就算成"才"啦。这跟做人一样,成人容易成才难呀!”
“培育的新品种既能高产稳产又能早熟,而且米质优,到10月初就能收割,赶上玉米的成熟期了。”说到这里,王桂凤打开手机,让记者看她拍的一组照片,呈粉红色和紫红色的水稻弯着腰,十分好看,“我们运用远缘分子杂交培育水稻新品种,这个就是我们创造出来的粉红色水稻。我们还在继续稳定品种,将来就能生产彩色稻米了。”
据了解,该公司与河南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的远缘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将玉米、高粱、谷子、稗草、苇荻等的DNA片段直接导入水稻中,实现了远缘大分子遗传转化,既避开了目前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又打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克服传统的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创造出了762个水稻新材料。
“一个父本,一个母本,两系杂交形成第二代,经过选育稳定产生第三代、第四代。”王桂凤感叹道:“稳定一个品种需要4~5年,再通过4年的试验程序,一个优质品种的产生往往要经过8~10年才能完成。周期长,效益低,很多人都不愿搞良种选育,但作为一个育种人,这是使命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