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转基因安全: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汉澍  浏览次数:157
 

   什么是转基因

  对公众来说,鱼的基因可以转给番茄,使番茄更易于保存;微生物的基因可以转到棉花上,使棉花具备抗虫的能力,这是很难理解的。

   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开始介入这种高难度的组合游戏了。比如番茄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冻,科学家将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种深海鱼的基因,移植到番茄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冻的转基因番茄。

  当时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还包括辣椒、甜椒、矮牵牛花、棉花。但从经济方面来看,迄今被批准的最为重要的商品是几种“Bt”棉花,它们引入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出的杀虫毒素基因。

  1997年,中国政府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Bt棉花投入商业种植,不过两年,这种作物就蹿红为中国种植最多的转基因作物。它的神效在于,把细菌的基因转到棉花中去,这种细菌本身具有杀虫蛋白基因,这样,虫子一吃这种转基因棉就死,也不用再喷农药了。

  随着Bt抗虫棉的推广,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翻了3倍,成为世界第6大转基因作物播种国,如果从此前的发展势头来看,农业似乎已经走在通往转基因时代的大道上。

  从2000年开始,转基因技术走入了低谷,商业化审批中断,《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出台,中国积极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效仿欧洲,苛刻对待转基因技术。

  围绕转基因的话题,最多的争议始终围绕在大米问题上。稻米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40%,是过半中国人的主粮,因此在我国众多的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心中,它都是主题。

  在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Bt汕优63”和“华恢1号”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表示,2003年中科院团队对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8个村做了数月调研。他算出一笔账:转基因水稻可以使农民少用80%农药,增产6%~8%。

  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些人士表露出一种倾向: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因为这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随着外界对转基因食品投以越来越多关注和质疑后,一场对转基因食品质疑的口水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恐慌,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前景似乎还不明朗。

  中科院《科学新闻》曾发表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三点:

  一、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质可使人类机体产生变态或过敏反应;

  三、转基因产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营养结构失衡。

  转基因的支持者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安全,而转基因带来的增产魅力让人难以拒绝它的诱惑。

  事实上,全球的科学界,都没有提供支持或反对的可靠证据。到目前阶段,对转基因安全性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因此,一直以来中国农业部对此始终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2010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记者问时表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截止到目前,农业部没有对任何转基因稻种进行放行。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