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湖南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正式启动。当日上午,在中储粮湖南宁乡直属库,100多辆大大小小的运粮车已经挤满了“粮车专线”。
今年早籼稻主产区再获丰收,但目前市场价格较去年有所回落,购销形势较为复杂。一方面早籼稻最低价收购市场热火朝天,另一方面销售市场冷冷清清。这天上地下的差异,不禁让人感叹,今年这稻子是冲撞了“哪路神仙”。
政策托市难抑需求疲软
近年来,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的一直在扩大,单产也在不断攀升,水稻总产量自然增加。
据中华粮网预测,2013年国内早籼稻总产量约668亿斤,同比增产2亿斤,增幅0.3%。艾格农业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去年10月中晚稻上市以来,早籼稻的价格呈现下降态势,月度均价由11月的2630元/吨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2570元/吨。
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供求情况应该是主要决定因素。2012年国内生产大米2.03亿吨,消费2.01亿吨,产大于需了。去年大米国际价格远远低于国内价格,咱们从东南亚进了370万吨大米,进口的基本上都是籼米,这样的话南方这个籼稻市场都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了。
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镉大米的事件也对南方的早籼稻产生比较大的冲击,所以这个今年以来呢籼稻的市场一直不太好。”
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7月初,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国标三等早籼稻为标准,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1.32元/斤,比上年提高0.12元/斤。
看起来,整体价格似乎稳定了下来,但是托市可以暂时平抑却无法掩盖市场上需求的大幅减弱。
国都证券农业分析师赵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出台了托市政策,但是随着进口大米的进入以及成本升高等问题的延续,早籼稻未来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正因为市场需求太过平淡,才会出现最低收购价1.32元,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会低于这个收购价,下游的需求冷清,也无法将这个价格提振起来。
不过赵博表示,政策托市的作用依然十分明显,即便是供大于求,抑或进口价格显著低于国内价格,它们都动摇不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威力。后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保障市场有效供应,维护终端销售价格的基本稳定。
不过,如果国家手中控制的粮源不足,终端销售价格的控制就可能力不从心。
从这几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的效果看,收购价格托市保底是坚强有力的,销售价格则依然受市场约束多一点。
早籼稻行业一直堪忧
在我国,早籼稻的用途较为广泛,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由于早籼稻的优质率不断提高,口感有所改进,生长期间病虫害、农药使用量都较中晚籼稻少得多,加上又比较“出饭”,近年来早籼稻的消费仍以口粮为主。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提高,比早籼稻更高品质的大米种类层出不穷,而从发展趋势上看,早籼稻口粮消费也逐步减少,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较快增长。
根据近些年来的数据显示,尽管早籼稻口粮消费比例较高,但只占稻谷口粮消费量的约1成左;早籼稻在饲料用粮、特别是工业用粮方面在稻谷中具有行业代表性,其占稻谷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却分别可以占到5成和9成。早籼稻只是粮食作物中一个较小品种。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早籼稻在近些年来的生产也主要是作为工业用粮。早籼稻脂肪含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最适合做米粉原料,生产出的米粉具有绿色、营养、卫生、保健、耐储存、价格低廉等优点。储存一年以上的早籼稻,水分低、出粉率高,加工出的米粉口感好、韧性大、保管时间长、不易老化。早籼米是啤酒生产中的辅助原料,可以使啤酒获得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透明度,并提高啤酒的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仅次于米粉的以早籼稻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以早籼米为原料生产的高麦芽糖浆,又称白饴糖,是一种麦芽糖含量高、杂质少、熬温高的新型淀粉糖,在饮料、糖果、罐头、面包、糕点、果酱、乳制品、医药等方面广泛应用,可明显改善品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保存期、调整成品口味。另外,早籼米还广泛用于生产米制系列食品,如米饼、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等。
在南方早籼稻产区,农民也把早籼稻作为饲料来喂养家禽,有的直接用早籼稻谷,有的则是将早籼稻谷或脱壳后的糙米粉碎,再拌以青饲料或浓缩饲料后使用。
近些年来,早籼稻作为工业用量的作用大大增加,加上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持,价格一直平稳,但是随着国际上各种进口大米价格越发低廉,早籼稻市场行业一直堪忧,虽然有政策市支撑,但是不少加工企业却不太买账。
收储库存“只进不出”
从湖南、江西、安徽等主产省看,新产早籼稻市场价格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1.32元/斤下0.10~0.16元/斤左右。今年早籼预计总产7亿斤、比上年增产0.24亿斤、早籼稻社会商品粮约为5亿斤的江西省九江市,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启动后,农民售粮十分踊跃。
面对早籼稻丰收,农民忧愁去年家中的稻谷还没有卖出时,7月2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农业部六部门发布了《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虽然国家政策依然强势,依然支撑着价格的稳定,可是坐在前沿的收购企业却如坐针毡,让他们愁眉不展的不是其他,正是早籼稻难以出货的现状。
提到目前难以出货的库存,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某米业加工厂负责人辛强看来,是内外结合的因素所导致的。辛强说,首先,进口米影响。尽管5月份大米进口同比下降6.2%,但是上半年进口大米数量依然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走私进口大米双重影响,使得国产大米价格处于劣势,国内市场供应宽裕,从而导致走货缓慢。其次,收购主体心态因素。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籼稻市场持续低迷,大米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停工现象比较多,今年新季早籼稻上市,入市收购企业减少,收购谨慎。最后,供大于需。据了解,目前国内陈季稻谷库存仍比较高,新季稻谷上市,加大了供应压力,特别是早籼稻。“我们如今的库存也消化不完,因此我们今年只处于经营原因收购了一部分的早籼稻,数量也并不大,但是价格方面不太方便透露。”辛强坦言。
而相对于库存消化的惨淡,在政策的支撑下,早籼稻价格却在国内收储企业的收购下依然没有太多的跌幅,但是与此同时,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收储企业去年的收购依然有不少库存,令人十分担忧。
赵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早籼稻这一块付出的财力十分巨大,收购资金、保管等都由国家来承担,而稻子的保存期两年基本已经是底线,如果今年库存依然只增不减,余下的库存如果不丢掉也只能作为饲料进行加工,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而提到赵博最担心的,他表示依然是未来所带来的附加问题。“稻米的收购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来支撑,如果市场低迷却一直有着不正常的收购价格,国内农民的利益依然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由于收购网点的限制,一些农民虽然有听说最低收购价,但是却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因为不少大米加工企业不肯出那么高的价格去收购,这样造成种植积极性的降低,最终利益会受到损害。
赵博同时建议广大种植户不要惜售,要赶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间及时销售,同时加强水稻成熟关键期的田间管理。“过了这个时间点,政策什么我们都不好说,因此农民要想保证自己的利益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出粮,因为按市场行情来看,国家一旦放开价格,很有可能价格会出现巨大跌幅。”赵博坦言。(新农村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