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个创新打造“四化”基地——上半年种业发展看亮点
《 农民日报 》( 2013年08月05日 05 版)
本报记者 宋修伟
种子基地管理和建设是今年种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切实组织力量,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同时,加强生产企业风险评估,严格市场准入,优化了发展环境。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加大基地建设投入,积极推进了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玉米基地管理上,国家级(张掖)种子基地以农业部抓总,甘肃省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的强大效能开始显现。不仅有效保证了基地的建设质量,规范了制种市场,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更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基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管理模式创新:效率更高了
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种子基地(张掖)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将基地建设和管理由地方层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部、省、市齐抓共管的新的基地管理体系已经有效运行,国家级种子基地(张掖)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已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国家级基地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基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甘肃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常宏告诉记者,实行基地建设目标责任管理,是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最基础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建立起定期协商、紧密协作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基地建设的效率:
——标准化玉米制种面积稳中有增,今年甘肃全省制种面积147万亩,四化基地面积20万亩以上,80%以上实现了标准化制种。在张掖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的企业68家,共落实玉米制种面积90万亩,较上年减少10万亩以上,参与制种农户10.55万户,标准化生产技术已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
——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截至目前,通过兼并重组张掖市已减少8家制种企业,完成了《2013年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中预定目标的一半。
监管手段创新:市场更规范了
联合执法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在制种面积落实和春播生产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去冬以来,农业部抽调10个省的种子执法和检验人员对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进行了逐乡、逐村拉网式检查,共检查29个乡镇224个制种村的75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检查企业68家,抽取样品420多份。对存在品种真实性问题的20家企业逐一进行了调查处理,有8家企业违法经营数额较大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7家企业给予了行政处罚,震慑了侵权套牌生产企业,今年基地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
基地“严进严退”,严格企业准入。张掖市农业局副局长程光华告诉记者,今年,张掖市对全市现有制种基地进行认定挂牌,对不适宜制种的基地原则退出,集中精力扶持发展100万亩精品基地,为企业选择基地提供依据。同时,对种子企业基地准入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企业必须凭资格证进入基地开展玉米种子生产。严厉打击以降低种子生产标准、缩小隔离范围盲目引进无资质企业和个人生产种子的违法行为,尤其对农林场和个别管理相对薄弱的村社基地加强管理,重点防范。
建设模式创新:基础更扎实了
甘肃省以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相对集中农户分散种植经营的土地,建设示范基地,推进“四化”进程。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已建成国家级玉米制种示范基地31万亩,全面实行了“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种大户+基地”等新型基地建设模式,其中张掖市21万亩,武威和酒泉各5万亩。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张掖市充分发挥奥瑞金种业、中种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流转农民土地20.58万亩建设相对稳定的玉米制种基地,企业直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甘肃省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制种全程机械操作,提高了种子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为全国“四化”基地建设提供了参考和经验,为构建全省现代种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投入机制创新:重点更突出了
投入1000万元,建设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种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这不仅是国家财政投入机制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国家做大做强民族种业迈出的战略性一步。今年以来,甘肃省计划将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统一整合投入到“四化”基地建设中,努力推动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利用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对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的投资,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内容涉及张掖市、酒泉市、武威市和陇南市4个市的6个县(区)的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种子监管体系建设和基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支持和推行“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制种大户+基地”等新型基地建设模式。
在谈到下半年工作重点时,常宏介绍说:“甘肃省将启动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项目建设,全面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和制种大市申报认定工作,推进基地享受惠农政策补贴,加强基地管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