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魔鬼还是天使?--林敏回应"八问主粮转基因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8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年8月28日  浏览次数:285
 
       编者按:当前,全球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农业前沿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世界农业生产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另一方面,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争论。 
 
近日,《环球时报》发表某战略问题专家“八问主粮转基因化”(以下简称“八问”)文章,对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提出强烈质疑。那么,转基因技术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不仅各家媒体众说不一,科技界内也没有达成共识。
 
针对转基因技术风险、转基因食品安全、转基因发展战略以及转基因作物进口等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
 
转基因与传统杂交育种一脉相承
 
《中国科学报》:针对此次《环球时报》发表的某战略问题专家“八问”文章,你有何评价?
 
林敏:“八问主粮转基因化”文章,尽管其质疑转基因的论点与以往相比没有任何新意,缺乏理性分析,但言辞激烈,矛头直指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科技人员和相关主管部门。我们认为,转基因安全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科学问题,转基因争论只能本着科学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才能正本清源,远离谬误。
 
《中国科学报》:“八问”文章提出,由于转基因打破千万年来形成的物种纵向遗传,强行实行基因跨物种横向转移,这里既可能蕴含新的机遇,也很可能潜藏巨大风险,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林敏:与传统育种技术比较,转基因技术是否存在巨大风险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科学层面而言,实际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通过基因转移和人工选择的方式获得优良性状。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地球上所有物种起源于同一个祖先,其遗传物质是DNA,在遗传上具有实质等同性,这是转基因的遗传基础,也是生物杂交的遗传基础。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基因跨物种转移,甚至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也能稳定遗传和表达,因为生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其次,从技术层面而言,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转基因技术,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性状。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中性技术,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什么基因。
 
培育“不自然品种”,不是始于转基因技术,而是始于我们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传统育种技术。譬如马和驴杂交产出不能生育的杂交后代骡子,其既不同于马,也不同于驴,遗传基因发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变化;而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玉米还是玉米,棉花还是棉花,水稻还是水稻,只不过多了一个或几个基因而已。
 
最后,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先进生产方式取代落后生产方式,即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工业文明被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文明取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进的育种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取代和补充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风险更小、更经济、更环保的作物新品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2年,全球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民种植了1.703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至今,转基因作物植面积增长了100倍。转基因技术是人类改良农作物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技术途径,被誉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欧盟最近的一份官方报告也声明:“从涵盖超过25年的时间、涉及500多个独立研究小组的130多个研究项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其自身并不比常规育种技术风险更大。”
 
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中国科学报》:“八问”文章提出,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经过实验,证实转基因食品与肿瘤、不孕不育等数十种疾病具有高度相关性,是否属实?
 
林敏:这是一种妖魔化转基因的老调重弹。事实上,国际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2011年,全球有75%的人口居住在已经批准种植或进口转基因作物的59个国家之中,说明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有充分的安全保障。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特别是1996年全球转基因品种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后不久,在国外媒体上就爆出“马铃薯试验大鼠中毒”、“美洲斑蝶死亡”、“墨西哥玉米基因混杂”和“转基因玉米致癌”等一连串所谓的“转基因事件”,中国也先后出现过“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等虚假报道。这些所谓事件或虚假报道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最终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机构一一否定。
 
围绕基因、人才和市场的国际竞争已白热化
 
《中国科学报》:“八问”文章认为,在利益驱动下,全国农业科研部门对转基因项目趋之若鹜,同时还质疑“中国转基因的积极推动者大都有美国资金和机构培养的背景,不少基因专家在销售转基因种子的公司有兼职。这里是否存在一条隐形的利益链”?如此尖锐的问题,你怎么看待?
 
林敏:如果说研究转基因有利益的话,首先就是国家利益。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推动转基因生物品种产业化也已成为我国既定的战略决策。
 
2006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于2008年正式启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2013年国务院颁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生物育种产业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其重要性不亚于我国发展空间技术与研发大飞机,这不是什么利益共同体或科学家的个人私利,而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是国情所迫别无选择
 
《中国科学报》:“八问”文章认为,西方转基因大国一方面坚守绝不对自己主粮搞转基因的底线,另一方面却把拿下中国主粮转基因作为他们的最终战略目标。在大豆、大米、玉米等主粮上,他们短短几年便已得手。请问我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等作物?不进口行吗?
 
林敏:简单回答就是八个字,在进口问题上是“国情所迫”,在转基因问题上是“别无选择”。
 
国情所迫就是在现有耕地、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所有农产品都靠国内生产实现自给是不可能的。我国现在粮食的自给率总体水平不足90%,食用油自给率降到不足50%,棉花自给率在60%左右。2011年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玉米、小麦、植物油、棉花、食糖和猪肉等大宗农产品,其中玉米、小麦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就超过了1250多亿斤,还进口了5240多万吨的大豆。
 
别无选择就是在国际粮食市场上,除了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农产品出口大国生产的转基因农产品外,别无选择。但尽管如此,中国进口的转基因食品的批准程序非常严格。
 
以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为例,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食用了多年后才批准进口。迄今为止,欧盟已经批准了17种转基因玉米和8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做饲料和食品,中国现在批准可以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只有4种,转基因大豆只有5种。
 
转基因主粮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什么是“主粮”,概念本身就界定模糊。其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绝没有主粮与非主粮之分。如果转基因食品真如“八问”文章所言“与肿瘤、不孕不育等数十种疾病是有高度相关性”,主粮不搞转基因是底线,难道因为是非主粮就可以接受吗?
 
转基因争论中需要改革开放的心态
 
《中国科学报》:“八问”文章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成为杀人不见血的生物武器,且带来的后果将远超鸦片战争。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林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中国与世界各国有合作也有竞争。网上盛传“转基因作物是美国设计的危害中华民族的阴谋”,毫无事实根据。其实,到美国市场上看一看,这种阴谋论就不攻自破。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最大生产国,美国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都是转基因作物。
 
世界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出产玉米的68%、大豆的72%以及甜菜的99%用于国内自销。美国人均豆油摄入量相当于中国人均豆油摄入量的5.7倍;美国人玉米的人均消费相当于中国人的2倍。因此,美国不仅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最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转基因食品的最大消费国,而且还是对转基因食品实行自愿标识制度的国家。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科学发现永无止境,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抗拒、恐惧新生事物的出现,百般阻挠新兴技术的应用,然而,最终也阻挡不了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
 
不久之前,英国作家、环保活动积极人士马克·莱纳斯在牛津农业会议上发表演讲称,“我很抱歉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帮助发动了反对转基因的运动,在妖魔化这项可以造福环境的重要技术选择的过程中出了力”。
 
如前所述,转基因问题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不怕争论。但在转基因争论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开放的心态、全球视野的胸怀与科学求真的精神,而不能以立场代替事实,以谣言混淆是非,以谬误掩盖真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