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09月16日 05 版)
中国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受制于人才匮乏和有效种质资源不足,而产能过剩限制了种业积累财富的能力和压抑了投资积极性,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形成逆向淘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种业的发展。落实国务院8号文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须解决好这些不利于种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归纳起来,问题都指向法律不成熟,国家有必要修改种子法和相关的法规。现行法律法规的最大弱点就在于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不突出,这些有待修改种子法的时候予以解决。要从市场经济角度审视和修改种子法,发挥商品经济的杠杆作用,才能抑制产能过剩。市场经济杠杆的调控力量越强大,行政监管才越有效,越得心应手。
我们不要循着计划经济轨道去寻求解决办法,而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审视产业发展前景、把握规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目前,全国有6000多家种子企业,老公司不断消失,新企业还在涌现,种业仍在吸引投资。在这过程中,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整合资源,更要靠市场机制加上严格执法和市场监管,自然会把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做大做强。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自2010年开始调研和实施科企合作,如今发展到44家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一开始就抓住了种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种质和技术这三个瓶颈因素,虽然不可能触动体制障碍,但通过调整运行机制,取得良好开局,而且实质性铺开,预计几年后会有更多实质性进展。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要总结经验,推进科企合作,使运行机制朝制度化的方向探索与实践。
种业发展与改革关联着科技管理体制,目前要通过创新机制,从基层做起,调整利益格局,利用积极因素为种业发展服务。另外,利用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这个资源整合平台和公益性运行机制的优势,通过科企合作,促进商业育种能力的提升。企业要目光长远,重在能力建设。因为从长远看,只有素质高的企业才可能长期获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