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一种抗旱转基因玉米;孟山都公司研发的这种玉米插入了耐旱基因,试种结果显示,在常受干旱困扰的美国西部,平均每英亩玉米的产量增加5蒲式耳(每蒲式耳约25公斤)以上,农民每英亩至少增收20美元。这让孟山都在美国种业市场显得很有竞争力。
转基因作物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要寒酸得多。《人民日报》日前报道,中国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而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也仅限于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在中国,转基因作物本身的属性被很多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忽视,更多人将转基因作物当作一种阴谋的载体,比如白鼠论,说拿中国人做转基因的试验品;比如亡种论,称跨国公司拿转基因消灭中华民族。
转基因作物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一门生意,这门生意由于让卖方和买方都得到满足,在过去的近20年间,生意的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
国际农业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7亿公顷,约合25亿亩,而中国全部耕地的面积在18亿亩左右。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为6950万公顷,约有90%的农作物是转基因品种,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允许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第一波商业化种植开始,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已成燎原之势。
2012财年(截至当年8月31日),孟山都收入13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种子业务毛利率高达60%左右。杜邦—先锋本来以传统的杂交玉米种子在美国市场占据优势,但是孟山都凭借转基因技术,迅速拉近了与对手的距离。2012财年,杜邦农业部门的收入为104.21亿美元,只能居于孟山都之后。如今的杜邦正在转基因技术上努力寻求突破,希望甩开对手。
中国种子市场的整体规模目前也只是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孟山都一家公司的年收入几乎相当于整个中国种子行业一年的销售额。作为中国最大的几家种子公司,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2012年的收入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还不及孟山都和杜邦公司的零头。荃银高科是国内少数涉及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种子公司,转基因棉花种子是其比较成熟的产品,2012年,该公司全部收入约4亿元人民币,与跨国巨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转基因作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之所以攻城略地,因为带来的好处很实在。上世纪 90年代初期,中国棉花主产区棉铃虫连年暴发,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让危机得以解决。中国因此对转基因棉花网开一面,大力推广。
国际农业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称,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以来的推广,使农药的使用量总计减少了4.73亿公斤。孟山都的玉米和大豆新品种,其宣称可以减少30%左右的土地面积,节省的水量达到50%以上,温室排放气体可以减少约30%。
在干旱地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转基因作物的买家,转基因作物号称可以种下去不管,省去很多麻烦。对于面临巨大人口压力而耕地面积又有限的国家来说,转基因作物正对胃口。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实际上国际上早有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其中指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此外,在此类食品获得批准的国家普通大众对这些食品的消费未显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当然,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中国农业部,谁也不敢打包票,转基因作物未来对人类一定不会产生危害。不过退一步说,在中国民众不接受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上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欢迎转基因作物,中国的种业公司即便在国内市场可能无法有大的作为,至少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一试身手。
2012财年,孟山都公司45%的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种业公司如果因为舆论的原因,不能放开手脚开展转基因方面的研究,将来国内市场可能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