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小芦笋成国宴“座上宾”
芦笋在我国其实属于舶来品,原产于地中海;发展在欧美,形成产业,变身名菜;发达则在中国,如今产业规模数百亿元,列世界第一,种植面积和出口量超过世界总量的50%,不久芦笋产值可以超过千亿元。
除食用外,芦笋加工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在食品、医药、动物营养等领域产业应用开发前景广阔。由于芦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根系可深达3米,有很强的抗旱和耐盐碱能力,在我国西北地区治理沙漠化中取得良好效果。
“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所含热量相对较低,西餐中一般将芦笋去皮后蒸熟或煮熟,用于沙拉或配上融化的黄油、奶油食用。中餐一般喜欢用芦笋配肉类炒菜,利用芦笋的清爽和颜色来平衡菜的色泽和口味。”江西省农科院博士、研究员,被誉为中国“芦笋之父”的陈光宇称,芦笋已经列入中国国宴菜单,我国曾招待美国总统奥巴马宴会上的菜品中,有一个就是芦笋。
今日
技术领先地质条件适宜
陈光宇表示,芦笋可以很好地联接二、三产业,在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产业链中,是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当前,芦笋产业中心、消费中心和研发中心均向中国转移,世界的芦笋产业由中国引领。而在中国的芦笋产业中,江西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悉,江西省农科院在全国芦笋产业技术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率先引进第一批芦笋种质资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芦笋种质资源圃。陈光宇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芦笋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首席专家,主持制定了第一批的3项中国芦笋行业标准。通过10多年努力,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性系杂交芦笋新品种“井冈701”、第一个四倍体紫色水果芦笋新品种“井冈111”,其中“井冈701”被十几个国家引种。同时,建有规模化的芦笋设施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并建立了国内首个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已获得欧盟有机认证。
陈光宇还告诉记者,种植芦笋效益较高,亩产值在万元以上,最高可达3万元左右。我省研究的设施栽培技术已达到平均单产每公顷20多吨,远高于国外同类设施每公顷4吨的水平。在地质条件上,我省也适于种植。芦笋适宜于沙性土壤,我省鄱阳湖地区有大量这样的土地,种芦笋不争地、不争粮却增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种植规模有限外地试种新品
不过,与我省芦笋研究及全国芦笋产业形势不对称的是,我省芦笋种植规模偏小。在24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芦笋大户暨首届南昌国际芦笋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厅有关人士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芦笋在江西蔬菜作物中,还属于小品种,种植面积约2000亩。
陈光宇称,在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省,种植面积几万亩乃至几十万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而在我省,三四十亩集中连片的芦笋田都很难找。在江西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许多时候得在山西、上海等地试种试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我省研发的芦笋深度加工产品如茶、酒、饮料、药等已问世,因种植规模有限,这些延伸产品还未实现批量生产,影响推向市场的进度。产业资本进入少,规模上不去,芦笋的产业发展就十分受限。
“芦笋种少了效益有限,规模大效益才明显。而大规模种植,在大棚、土地等方面的投入高,风险也较大。因此,要做大芦笋产业,政策扶持少不了,如给予适当的良种、基础设施、地租等方面的补贴,并积极帮助企业土地流转。”陈光宇认为,省外芦笋产业的发展,前期进行了不少“输血”。
明日
借“芦笋奥运”提升江西影响力
过去,我国种植的芦笋主要是出口。近年,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对芦笋营养价值的认识增强,国内市场消费量剧增。省农科院有关人士称,我国芦笋内销比例从1997年的1%提高到60%以上,实现了由出口为主向国内消费为主的根本性转变,市场结构优化,使芦笋产业风险相应降低。
陈光宇表示,国内人均年消费1公斤芦笋,就可带动260亿元的产值。年消费10公斤,将产生2600亿元产值,再加上延伸产品,产值会达5000亿元以上。芦笋产业化开发主要由品种选育、规模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4个环节组成,潜在的市场空间大,每个环节都可单独形成企业或企业集团。
记者获悉,第十三届世界芦笋大会首次移师中国,将于10月16日在南昌召开。
“世界芦笋大会由世界各国竞争性举办,每四年一次,将全方位展现全球芦笋最新科研进展及前沿成果,是引领世界芦笋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被誉为‘芦笋界的奥运会’。我国多省份提出申请,江西因较强的综合科研实力赢得举办权。这样的盛会在我省举行,有助于提升我省芦笋影响力。”陈光宇称,应借此次难得的机遇,将江西打造成世界芦笋产业中心,逐步真正引领千亿元芦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