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26日 10 版)
CFP
日前,面对转基因食品的激烈争论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知情权的千呼万唤,农业专家做出回应,公布了我国目前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名单。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到市井百姓的街谈巷议,时有涉及,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舆论关注度非常高。这次发布,回应了人们长期以来的关切。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国内转基因食品名单。相对于以往让消费者猜测,这个公开的态度值得肯定。知道了哪些食品使用了转基因技术,下一步工作,就是进一步消除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疑虑了。
一张名单回应公众关切
在互联网上,曾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鉴别手册”,手册中提及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黄瓜、小南瓜等都是“隐藏的转基因食品”。
本次农业部及专家学者公布的转基因食品名单中,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大豆、玉米、油菜等确实在转基因之列,但圣女果、小黄瓜、大彩椒等网上盛传的转基因食品其实是“冤假错案”。
中国农科院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志兴指出,圣女果、大彩椒、小黄瓜都是非转基因的常规品种,称其为转基因食品的说法都是谣传,不能用大小来判断是不是转基因品种。
他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关产品,国内已批准安全证书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说。
此次农业部和权威专家对转基因食品名单的公布,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人们长期以来的关切,有助于打消公众的焦虑。“在全面公布转基因食品信息的基础上,也要在产品上标明转基因,让公众自由决定是否把这样的食品买回家,让全家人放心享用。”消费者黄光珊说。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施与国外相比较为严格的转基因标识制度。”王志兴说,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在我国都需要标识,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
转基因农产品在世界市场铺开
一直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对此都心存疑虑。那么,和我们国家相比,欧美国家的转基因食品现状和对转基因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王志兴指出,美国是一个转基因研发大国。同时,它又是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平均种植面积已经达到该作物的90%以上。美国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
1998年,欧盟批准了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和上市,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而日本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
目前,全球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产品的人口占到4/5。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刘培磊指出:“保障安全、促进发展是我们管理转基因生物的一个根本原则,保障安全也是政府的职责。所有经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介绍说,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不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就需要3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经过如此严格的安全评价。
对此,王志兴表示认同,他说:“对于食品安全评价来说,转基因食品应该是我们目前对于各种食品评价来讲最严格的一个评价制度。这是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共同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评价指南,其中就如何评价毒性有很多指标,我们国家批准转基因食品也都是依靠这样一些实验结果。”
消费者的疑虑如何消除?
未来,我国转基因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走向?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疑虑又该如何消除?
“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多,土地和水资源非常缺乏,而且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频繁发生,这就决定了我们应该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道路。”谢家建说,“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需要与传统的农业相结合,在科学评估和科学管理的情况下积极研发,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推进其在农业中的运用。”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状况如何,相关信息发布并不及时。专家表示,公开透明是谣言最好的“粉碎机”,要化解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焦虑,需要建立及时权威的信息披露机制,同时,在转基因食品上使用明确的标识,让公众的选择有依有据。
“转基因的生物、产品加标签,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明明白白地购买和选择转基因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这是好事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说,即便转基因食品确实在多个方面优于传统食品,也不能强制推广,那样会让公众感到反感,成为转基因食品推广的一种障碍。(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