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伟林) 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政府共同组建的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实践实现了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紧密结合,为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和科研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2008年,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政府在院省全面科技合作框架下,签约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目前累计评价鉴定水稻资源材料864份,创制出优质材料161份、耐旱材料104份、耐盐材料66份、抗稻瘟病材料88份、抗倒伏材料22份,筛选出功能米36份,为加速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心还建设了北方粳稻资源数据库,已录入推广品种258份。2011年,选育出了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栽培的长粒优质香型粳稻品种中龙香粳1号。2012年,又先后选育出了“中龙粳1号”、“中龙粳2号”和“中龙粳3号”,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这些品种聚合了早熟、优质、丰产、耐寒和抗病等众多优良性状,比对照增产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