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嫁接圣女果苗,为即将到来的“冬种”做准备。 海南日报见习记者 刘笑非 摄
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的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占地88亩,数座大棚坐落其间。在外人看来,“航天工程”几个字,无形之中拉远了研发中心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实际上,近几年来这里研发培育出的育种苗和农作物,早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里,甚至已经摆上了餐桌。
成果:提高产量,培育新品种
“你看,11梳,比普通的香蕉树产的8梳提高了不少。”海南航天工厂育种研发中心技术总监李维国指着硕果累累的香蕉树告诉记者,低矮的果树上,大把的香蕉压弯了树枝,不得不用木棒支撑着。“这一批改良品种香蕉,用的是‘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的种子,经过多年培育才开始推广。”
“我们公司的西瓜,不仅个儿大,水多瓜甜,而且种植稳定。”文昌西瓜种植大户梁亚宽说。“当初听说要建航天育种研发中心,梁亚宽主动找到了我们要求合作,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本地居民对航天育种的期待和认可。”航天育种研发中心办公室主任周天宇告诉记者,目前研发中心已经在本地推广了适合海南气候条件的农作物12种,其中就包括了梁亚宽的西瓜种子。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6月发射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上,还搭载了研发中心技术人员精挑细选的12种作物,目前种子已经回到了海南航天育种研发中心,正在试验育种。“育种的时间可长可短,但至少也需要数年时间,这样的工作马虎不得,新的品种一旦创制并获准进入市场,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推广。”李维国说,目前在海南推广开的航天作物包括青椒、西红柿、南瓜等,普通民众已经能从超市里买到航天种子种出的果实。
突破:用航天科技优化种植模式
海南一直是全国的冬季瓜菜种植基地,但生产的蔬菜大多供应外地,本地消费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地蔬菜。一旦遇上台风天气,海南蔬菜价格便会直线上涨。“这与农民的种植理念有关,冬季蔬菜种出来能赚钱,夏季种植蔬菜生长周期长,价格也偏低,许多农民都选择种瓜果。”李维国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研发中心也做过一些尝试。
“通过航天育种以及嫁接技术,在研发中心大棚内培育出一批种苗,农户可以直接向我们购买幼苗栽种,加强防雨措施后,20天即可收获!”李维国所说的,并非只是计划,而是已经开始实践的“航天蔬菜工程”。去年夏季,总计80万株叶菜种苗被来自海口、文昌等市县的菜农买走种植,反响良好。
截至今年9月,菜农向研发中心预定的叶菜种苗已经突破200万株,“冬种”的圣女果苗也接到了100株订单。记者也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嫁接菜苗,偌大的育苗车间圣女果幼苗正在茁壮成长,加紧为“冬种”做着准备。“目前我们推广进入市场的,都已经在北方试验育种多年的优良品种,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周天宇说,通过研发中心的设施优势,帮助菜农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引导菜农转产。
未来:开发观光休闲农业
在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究中心的设施里,一个挂着“景观温室”牌子的大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周天宇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专门为游客参观而建的一座温室,下一步我们将所有的育种成果在此展示。”
海南航天育种研发中心所在的东路镇,还拥有葫芦村、龙泉乡园等生态景点。文昌市旅游委主任薛向文告诉记者:“航天文化是文昌目前发展的主题,但只有把航天主题和生态人文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依托本地优越的生态环境,结合航天育种的科普示范效应,未来将打造以航天育种科普基地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
如今,借助着航天相关的产业,这个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超市里,能买到航天育种的蔬菜瓜果,假日出行既能参观航天城、航天主题公园,还能在寻常农家吃到本地出产的“航天菜”。不久后的2014,文昌越来越值得我们期待。(见习记者 刘笑非 通讯员 黄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