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稻育种水平走在国际最前沿,却面临国内种业市场“未做强、先过剩”的乱局,国内诸侯混战,跨国巨头虎视眈眈,在大豆、棉花、高端蔬菜与花卉等种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背景下,超级稻能否守住中国种业最后的尊严?
种子过剩屡创新高
中国种子行业已跌入过剩危机。
作为国内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公司,近三年,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隆平”)的存货分别为2.35亿、 3.41亿、4.25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1.57%、63.19%、72.24%。
实际上,2012年,湖南隆平的控股股东隆平高科(000998.SZ)总存货达到13.96亿元,而公司总资产为35.91亿元,净资产为12.21亿元,营业收入17.05亿元,净利润 1.71亿元。
种子行业存货居高不下、屡创新高的,不仅隆平高科一家。2012年,登海种业(002041.SZ)存货为6.31亿元,同比增加60.09%;神农大丰(300189.SZ)存货为3.35亿元,同比增加84.80%。实际上,2010—2012年,所有种业类上市公司年报中均有“种子过剩、供大于求”相关表述。
世界三大农作物中,除小麦外,水稻、玉米种子也过剩严重。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预测,2013年水稻、玉米种子的过剩量,将从2012年的25.9%、60.0%分别增长到49.1%和84.3%。
与此同时,套牌、假冒种子亦猖獗地加入中国种业过剩的厮杀中。
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院万廷文研究员主持育成的玉米品种“吉祥1号”,竟然有62家种子公司对其套牌,其中有著名国企,有知名民企,也有上市公司。今年,在东北,正牌玉米品种“先玉335”的推广面积达到2500万亩,而套牌“先玉335”的种植面积竟接近4000万亩。湖南水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玉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培养一个品种至少10年以上,可是,我们研究的种子还在试验田,套牌就开始有人卖了。”
“受制种面积增加、单位产量提高、自然灾害减少、制种企业增加、国际巨头挤压、套牌种子冲击等影响,中国种子行业的新一轮过剩正在形成。”农业部市场司要求匿名的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一般冷库条件下,种子的保质期为3~5年。种子企业要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如存货不能及时消化,不仅导致费用增加,影响变现能力,还将加剧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