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十字花科菌核病症状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8  来源: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农技推广站  浏览次数:218
 

    菌核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病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包括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在内的19个科的71种植物。此病危害叶片形成水渍状淡褐色斑。遇潮湿条件,病部腐烂,生白絮状物和鼠粪状物,严重影响蔬菜品质。 
 
    症状    菌核病可为害苗、成株及采种株。幼苗为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坏腐,造成猝倒。甘蓝、白菜成株受害,一般都在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以后,叶球或茎基部软腐,患病部组织上长出白絮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菌核,无异味。  

    白菜、萝卜等采种株多发病在终花期后,先在地面的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发病。病斑浅褐色,呈水渍状,在多雨,较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白絮状菌丝,并蔓延到茎部。茎部病斑,稍凹陷,水渍状,由浅褐色变为白色。茎部有时也长出白絮状菌丝。后期茎杆组织腐朽呈纤维状,内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的菌核。种荚受害,造成结实不良或不结实。  

    病原    为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菌核黑色,形似鼠粪状,不规则形,1.5—6×8mm。菌核萌发产生1—18个子囊盘,直径2—8mm,初呈淡黄色,后变为褐色后呈暗褐色,有柄。子囊盘表面为子实层,由无数子囊和间生的侧丝组成;子囊棍棒状,无色,91—125×6—9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孢无色,椭圆形,9—14×3—6μm。  

    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很广,在0—35℃都能萌发,以5—10℃的低温最有利,经48小时发芽率即可达90%以上,对湿度要求不严格,较高的相对湿度下虽无水膜存在,发芽率也能达到100%。菌丝不耐干燥,只有在带病残体的湿土才能生长,要求85%以上的相对湿度。对温度要求不严格,0—30℃都能生长,以20℃左右为最适。菌丝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所要求的一致。菌核形成后,不需休眠,遇适当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0℃,15℃左右最适,但萌发前必须吸收一定水分,所以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但在湿度较大的土壤中,菌核可存活1年,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如果土壤存水,菌核一个月即腐烂死亡。菌核萌发不需要光照。子囊盘有趋光性。必须有足够的散光才能完成其发育。菌核萌发产生小突起形成子囊盘,需要5天左右。子囊盘形成后经4—9天才凋萎。菌核在50℃下处理5分钟即死亡。  

    病害循环    菌核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中越冬或越夏。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在北方,菌核萌发时期3—5月份。开裂的子囊盘稍受振动,成熟的子囊孢子如烟雾喷出,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子囊孢子很容易侵染衰老的叶部和已落或未落的花瓣。侵染这些组织以后,病菌便具有侵染更为健壮的叶和茎的能力。田间病害重复侵染主要是靠病健植株或组织接触。患部可长出白色绵状菌丝体。发病后期在病部形成菌核越冬。  
 
    发病条件    菌核病的发生和为害,与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1、温、湿度: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重;反之,湿度在70%以下则发病较轻。因此,多雨的早春和晚秋常引起菌核病流行。  
    2、栽培条件: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植株枝叶徒长,田间通风不良等,往往发病严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容易使发病加重。 
 
    防治    应采取种子处理和药剂防治为主,辅以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  

    1、从无病株上采种,汰除混杂于种子中的菌核及病株残屑。播种前,以10%盐水选种,用清水洗几次后再播种。  
 
    2、可与水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在菌核产生子囊盘的盛期中耕1次。生产管理上,彻底清除植株下部老黄叶,以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轻传染。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在发病初期,立即喷药,药剂可选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注意喷老叶、茎基部和地面上,每亩可喷药20—30公斤。粉剂用量减半,地面撒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