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近日披露,今年7月,国内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这再次引发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是否安全的大争论。
对于上书背景,环保部首席科学家薛达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因为目前已有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就要到期了,如果过期则需要按照新品种重新申请,从头开始。
国内已经批准的三个转基因主粮安全证书,包括张启发院士的华恢1号与Bt汕优63,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团队所研发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
绿色和平组织项目负责人张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转基因产品安全证书有效期为5年时间,上述3个转基因品种的安全证书颁发于2009年5月份,明年就要过期。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转基因作物还需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需要3年的时间,截至目前上述3个转基因品种都未获得。
张启发等支持推广转基因的科学家希望通过联名上书来影响关键决策人,以推进商业化种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研究员佟屏亚告诉记者,不可能批准,也不可能放开推广,国家层面比较谨慎。
主粮转基因争论再起
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一种转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10公斤转基因“黄金大米”被熬成米粥,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分享了这场“转基因大米晚宴”。
作为活动推动者,张启发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种植表示悲观,其主持研发的华恢1号与Bt汕优63,尽管在2009年5月取得了国家所颁发的安全证书,“但现在4年过去了,两张证书将在明年失效,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不是更近,而是更遥远了”。
薛达元表示,重新拿到安全证书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736号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续申请程序规定,申请单位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有效期满前一年,直接向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提出续申请。
张启发透露:“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同时院士们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事实上,5年间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政策放行,对于已经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科学家来说,也是很难以接受的。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最重要的一关是需要经过国家或者省级品种审定。《种子法》第十五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
张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种子品种审定期间需要进行试验田试验,然后再进行大田试验。且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此外,要获得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还需要种子企业通过当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
佟屏亚表示,没有国家的批准,即使再多的科学家联名呼吁也不行。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评价机构,根本无权决定新品种的推广。根据《种子法》规定,一个新培育品种要经过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最后才能进行品种审定,新品种要比“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这个过程也要经过3~5年。
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仍然是坚持审慎态度,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称,中国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为400万公顷,含棉花、木瓜、白杨树、西红柿及甜椒。2012年棉花成为中国的主要转基因作物。
但中国的公众对转基因不信任,一方面缘于转基因水稻污染事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不公开透明披露转基因研究和种植信息、在转基因问题上公信力差所致。
在绿色和平组织2005年发布有关湖北省多个地区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污染事件时,农业部曾称不实。但是随着深入调查查处事实真相后,目前仍未有官方公开信息表明,已经对转基因水稻流出的肇事方从源头到种子公司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而且有专家质疑,上述三个转基因品种获得安全证书的方式也并非公开、透明。
佟屏亚举例,在2009年10月22日中国农业安全委员会公布的“2009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并没有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但一个月后,路透社称农安会已经为转基因水稻、玉米发放了安全证书;随后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上,有关专家证实这个消息;2010年12月1日,这3个转基因品种补充登录在农安会公布清单的43个品种清单中。
而对于目前科学界关于转基因是否直接带来增产的争议,佟屏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转基因水稻自身并无“增产作用”,转基因只是节约了消灭某个虫子节省下来的农药费用,折算成水稻增产6%~8%。薛达元表示,转基因作物不能实际增加产量,通过防虫治虫节省下来产量,由于需要使用农药,目前效益有限。
张菁则表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绿色和平和公众并不反对转基因技术,但反对的是急于商业化。“大米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60%以上的中国人都吃大米,国家应作客观科普,让公众参与进来,赋予知情权。小麦是美国的主粮,美国在做转基因小麦研究,但并没有急于推广转基因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