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记者从农业部、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在京举办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政府与GEF在未来五年将共同出资3010万美元,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试验与示范,旨在探索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技术模式和政策创新,增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推动农业节能减排,为世界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成功经验和典范。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在讲话时说,中国粮食主产区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面临着有机碳损失、氮肥施用量大、温室气体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构建新型农业集约化模式,将资源高效、环境安全与高产并重,推广应用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减缓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改变片面追求高产的传统集约化生产模式。
据王衍亮介绍,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将围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系统,在安徽和河南建立示范区,重点通过开展作物生产减排增碳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配套政策的创新与应用、公众知识的拓展与提升等活动,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效率,着力创建节能减排和土壤增碳的作物生产与政策支撑体系。
世界银行中蒙可持续发展局副局长MarkLundell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保障粮食安全的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利于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深化中方与GE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拓展农业热点研究领域,有助于相互借鉴经验、共享合作成果。(梁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