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聚合民族种业崛起的力量
宋修伟
本期现代种业给读者呈现的是“力”的概念。人没有“力”,不会有健康躯体;产业没有“力”,就不会欣欣向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力”是求实的,它必须有要作用的物体,有方向,有大小。唯其实,我们谈论民族种业崛起的“力”才有意义。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当属种子。夏衍先生曾在他的名篇《种子的力》中写道: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是超越一切的。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一粒种子尚且如此,与之息息相关的种业要崛起,更需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种子精神”和破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
民族种业的崛起,需要协调同步的“力”,它离不开政策的良性驱动,最需要企业的自主创新,缺不了行业的强力支撑,更少不得市场的有效保障。四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民族种业的崛起,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力”,政策的出台、企业的研发、行业的支持、市场的监管都应该站在有利于产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精度集中发力;民族种业的崛起,更需要凝聚向心的“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唯有如此,民族种业的强国之梦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扶持产业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意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中央和地方推进种业发展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凝聚起了推进种业发展的合力,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起现代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两年新成就
营造种业发展良好氛围
由农业部牵头,18个部委组成的部际工作协调组有效分工合作,《意见》中的18项主要政策,8项已落实,10项正在推动落实。以国办文件发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推动了30个省(区、市)出台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形成了共同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农业部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财政部联合农发行、中化集团出资15亿元成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会同税务总局减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教育部留学基金支持种子企业研发人员到美国学习;农业发展银行2012年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放贷款62亿元。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发展改革委设立生物育种与产业化专项,投资3.36亿元支持41家企业育种能力建设;科技部制定生物种业科技规划;财政部安排2.55亿元支持种业央企提升育种能力;农业部组织中国农科院与骨干企业开展科企合作,推动隆平高科、垦丰种业等20家企业分别组建了水稻和玉米分子育种平台。
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
甘肃、四川、海南编制了制(育)种基地建设规划,农业部认定57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县(市),发展改革委启动甘肃3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财政部综合开发办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规模化制种基地。
未来着力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在促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方面有所突破;研究提出鼓励科研单位育种人才、技术和资源向企业流动的政策措施。
开辟品审绿色通道
建立新品种权转让交易平台;研究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修订《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资源分类目录,促进“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利用自有品种资源“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奖补制种大县
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沟通协调,加快甘肃玉米、四川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进度,研究制定海南南繁基地建设可行性方案;推动出台制种大县奖补政策,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出台制种保险。
推进国家良种工程
按照“产业链需求确定创新链方向、创新链需求配置资金链布局”思路,先期以水稻、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和番茄、大白菜两个蔬菜品种为重点,组织骨干企业和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全国性产学研攻关协作组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现代种业急需的关键技术,选育一批现代农业急需的新品种。
完善种业法律法规
一是配合好《种子法》修订工作,争取在新修订的《种子法》中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进一步规范中外种业合作行为;二是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大植物新品种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三是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启动《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实施指南》制定工作。
权威好声音
良种是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生命线,种子不能保证安全,粮食和农业的安全就无法保证。——2013年9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考察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区时说。
“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希望种业界的全体同仁,特别是企业家们,都能立鲲鹏之志,做种业文章;以全球视野,建种业强国。
——2013年2月22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重点种子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上对种子企业寄予厚望。
种业的崛起要靠企业。你可能举不出有哪些国外知名的育种专家,但你不会不知道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公司。就像军事战争要靠部队、靠集团军一样,种业的仗要靠企业去打。
——2013年10月,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廖西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杂交水稻能覆盖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可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需要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种业企业,让更多企业能够带着杂交水稻品种到国外去推广发展。
——11月30日,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召开的首届“隆平国际论坛”上,袁隆平对更多种子企业“走出去”充满期待。
方向对了,就有希望!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就能够普遍提升育种能力和水平。坚持5-10年,我国将出现一批能够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新品种,而且创新型自交系和杂交种会越来越多。
——2013年11月12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世煌在博客中撰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