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2013年终盘点:打造支撑种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53
 

    基地建设

    成效

    农业部指导甘肃、四川、海南编制基地建设规划,认定57个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千亿斤粮食规划和种子工程投资,启动甘肃3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支持主要粮食和园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会同财政部综合开发办投资6.5亿元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制种基地。

    挑战

    基地布局越来越集中,但基础设施薄弱,自然风险加大;制种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但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下降;农业生产对精量播种要求越来越迫切,但种子加工能力弱,质量提升难度大;优势基地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监管能力弱,基地秩序没有根本性好转。

    走向

    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国家在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最适宜南繁的区域,划定永久南繁科研保护区,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严格保护。

    加快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以西北、西南等国家级制种基地为重点,建立国家级优势种子基地保护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

    落实政策性制种保险、制种大县奖补、种子收储政策性贷款等政策。

    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

    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00万亩,年产玉米种子5亿公斤,保证了全国2亿亩玉米生产用种安全,张掖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玉米制种产业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比例达到30%以上,占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中国种业骨干企业14家落户张掖。全市建成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20个,加工能力超过5亿公斤。启动建设总投资38亿元的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

    健全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实行严格的基地准入制度,积极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种子企业数量从高峰时的上百家下降到现在的54家。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私繁滥制、抢购套购种子等不法行为,仅去年一年查处各类涉种案件96起。

    四川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谋划种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强

    四川是国家重要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常年制种面积4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杂交水稻种子产量约8000万公斤,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量的30%以上;除满足省内常年用种外,超过5000万公斤种子销往省外和东南亚国家。

    2012年启动了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省级财政新增专项资金由2500万元增加到3800万元,并整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近亿元;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

    一大批种子企业顺应种业改革形势和要求,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如仲衍种业、川农高科、金卓、西科等企业整合近50多家企业并成功增资注册。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