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109号文件”),该文件是针对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8号文件”)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在体制机制上突破创新。为学习贯彻“109号文件”精神,近日,农业部在京举办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种子管理部门、国家级制种基地市(县)和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
谋改革红利 冀政策落地
2014年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分组讨论现场。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本报记者 李飞 王瑜
2月10日,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开始融化。京北,农业部管理干部培训学院崇学大厦风雨报告厅内,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准时开班,来自各省种子管理部门、国家级制种基地市(县)和种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为期两天的培训班上,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政策落实”。“109号文件”出台后,各地都在积极摸索贯彻政策,但是不同省份、不同作物情况不同,企业对政策的诉求也不一样,政策落地的难度还很大。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资源、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扶优扶强,加大对“育繁推”种子企业的育种投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配置资源。加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生产基地。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提高品种审定条件,加快不适宜品种退出。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抢购套购、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将经营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进出口种子企业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还要求这些企业有固定的育种人员、育种机构和工作经费,有稳定的生产基地、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通过审定的品种等。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
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并率先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量和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严格品种审定与保护。统筹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品种区域试验,加强品种特异性、抗病性和抗逆性鉴定。建立国家级与省级品种审定协调机制,科学制定品种审定标准,规范品种审定行为,健全品种退出机制,加快不适宜种植品种退出。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扩大保护名录,切实保护原创性、突破性亲本和品种。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制定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交易行为。在粮棉油生产大县建设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快突破性优良品种推广。对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品种,国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育种者成果奖励。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
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
国家各科研计划和专项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落实: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难度更大
“‘109号文件’出台之后,我们感到备受鼓舞,文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很好,令人大为振奋,但是如果落不到实处,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就等于空谈。”2月11日分组讨论会上,甘肃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常宏的话代表了整个种子管理部门的声音。
企业和基地方面,对政策落地的期待更为迫切。企业对政策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字字是金、鼓舞人心、空喊没用、抓紧落实”。如企业最关心的育种人才流动问题,记者采访中,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已经在努力从科研院所引进人才了,但是不少科研人员顾虑很大,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109号文件”要真正落地不容易。河南秋乐种业总经理李继军表示:“文件提出科研人员可到种企‘兼职、挂职并签订《合同》’,对此,种子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解释,主要是科研人员的身份一定要明确,关键是要有编制。”
相关标准的制定、调整和统一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比如“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标准,由于蔬菜和大田作物种企特点不同,1亿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固定资产的门槛并不适合蔬菜种企。除此之外,保护知识产权、打破地域壁垒、构建绿色通道也是企业方面普遍关注的政策落点。
57家新授牌的国家级制种基地,对配套政策的诉求相对统一,但是也提出了更全面、系统的要求。共同的呼声是:希望国家财政加大对制种基地市县的转移支付,增加基地建设投入。很多基地县也是贫困县,仅靠地方财政恐难保证政策落地。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土地流转政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加快保险业对制种业的支持,面对自然灾害可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性补偿,政策性保险要扩大品种范围,扩大覆盖面。”湖南省怀化市副市长王行水在基地组讨论会上说。福建省建宁县副县长沙陈龙对《种子法》的修订十分关注:“种子管理的关键是依法依据管理,法律的制定应该从基层政府和民众的角度来看问题。”此外,产销网络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基地合作等问题也备受基地方面关注。
探索:一些种业大省已经开始行动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各地结合实际,尽快出台相关落实政策,事实上,各省对种业发展都高度重视,一些种业大省已经开始行动。
湖南省将采取三种做法推动政策落地:一是整合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尤其是人才流动方面的,“109号文件”发布前,湖南就已经拿出办法着力消除科研人员到企业去的后顾之忧。二是把习惯做法以文件形式规范起来。以品种权交易为例,有一套通常做法,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相关办法来管理和规范它。湖南的初步想法是将品种权认定为国有资产,明确收益权分配方案。“一方面避免了另起炉灶重新制定政策的障碍和困难,把品种权认定为国有资产,品种交易就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执行;另一方面收益权归个人,解决了激励机制缺失问题。”湖南种子管理局局长周志魁形象地将这种做法称之为“把‘潜规则’变成‘明政策’”。三是通过试点做一些有效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在企业最关心的人才流动政策方面,湖北也做了一些探索,去年12月18日,湖北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其中专门有一条是“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人员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在鄂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保留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档案不变,工资正常晋升,5年内可回原单位。财政上对育种科研和良种推广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去年11月,湖北省拿出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企业投资科研,其中1500万元用于种子企业育种加工,1000万元用于良种推广。
山东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山东多数种企有自己的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流向企业之后如何更好地融入进来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目前还在研究调查的阶段。”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迟斌实话实说,“接下来会请来种子企业进行座谈,看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除了人才流动,山东省在种企科研创新方面也花了很大心思,“通过重大专项扶持企业科研创新,我们并‘不差钱’,关键在于经费的投向,要选出真正用心做科研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在政策落地方面,甘肃省信心很足,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常宏表示:“甘肃将力争在6月底,出台落实意见,甘肃省的科研院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我们抓好政策的落实,就等于抓住了一次绝佳机遇,对破解甘肃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难题大有帮助。”具体落实方面,常宏也有自己的想法:“种业发展体系是独立且健全的,但是受制于市县管理站能力比较弱,体系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难以保证体制改革的最终完成。”这个观点得到了基地方面的支持,甘肃省张掖市副市长王向机在讨论会上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就是:“基地建设需要更多的支持。”
监管:不能管死目的是培育一批好企业
过去几年,由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劣种坑农现象明显减少,2012年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0%以上,比2009年时已经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随着一些突破性品种的更新,套牌侵权问题较为突出,逐渐成为市场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年11月底,农业部联合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拉开了近年来执法力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处罚措施最为严厉的一次品种侵权和制售假劣专项整治行动。
“109号文件”也对市场监管问题作了专门强调,要求从几个方面着手,规范种子行业秩序。“市场监管,尤其是打击套牌工作,历来难做。监管不是不让企业生存,不能管死,而要管活,要规范化,目的在于培育一批好企业。”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丁万志说。
尽管监管工作难做,但各地在监管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还需要系统地做工作。“在种业行风转变方面,湖北省强调要推广好种子、支持好企业。推出良种,假种劣种自然没有市场;推出好企业,差的企业自然就没法生存,我们管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用上好种子。”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卢开阳说。
甘肃在打假护权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打假护权是维护行业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方面,马虎不得。”常宏的建议是抓源头、抓基地监管十分重要,但终端市场也要加强监管,要实现生产基地和终端市场监管联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维持两三年,市场秩序将会大为好转。对于市场监管,甘肃种子管理部门很有信心。
来自企业的声音
在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上,种子企业相关负责人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品种审定绿色通道政策出台后,如何规范使用、防止乱用是个问题。希望能尽快制定细则。
——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
关于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希望引入种子企业对种子生产基地的评估及反馈,并且要把种子企业对种子基地的评估和反馈意见同补助或奖励挂上钩。对于种子科研基地一定要确保稳定,绝对不能以“开发”的名义变来变去。
——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云鹏
制种基地设立隔离区是确保种子纯度质量的关键。现在西北甘肃等地制种基地隔离区达不到200米的标准,有些地方农民的大田作物与种子企业的制种田相毗邻,严重影响制种纯度,给种子企业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恳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洪春
当地铁路局配送玉米种,以前是封闭的车厢,现在全改为露天无盖的车厢,运输中种子质量受损、被偷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无盖的车厢,我们还很难争取到。在这种无盖、少车的情况下,铁路运输的中介生意人恶意提价,致使种子公司增加了成本,希望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绍刚
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目前还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国家应出台具体政策,确保科研人员流动依法有序进行。
——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光剑
有些中小型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某一品种上做得比较好。国家政策在扶大扶强之余,还应该扶专,加大对专业化中小型种企的扶持。
¬——安徽天益青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柏
目前,国家投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承接转化,有些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希望投资机制能有所改革,让企业参与进来,让资金更多流向有稳定的基地和育种能力的企业。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华
新疆70%~80%的棉花都是转基因抗虫棉,这些棉花在生产上是安全的,但是在法律上是违法的,需要进一步制定新疆棉花产业政策。
——河北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总经理卢怀玉
制种机械化和其他农业的机械化有所不同,四川是丘陵地区,制种机械化有其独特性,希望国家在制种机械化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东
我们历来重视人才,一方面早早就进入高校,从毕业生中挖掘人才,靠自己培养积累了一批科研人员;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外国专家来了之后,除了增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能够带来一大批资源,非常有助于我们打开其所在国市场。
——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
种子质量是种企的生命线,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几乎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得益于我们三方面的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坚持优质优价,这样就调动了各方共同关心质量;二是坚持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借助分子技术手段。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清
宋逊风本报记者江娜王瑜王澎石亚楠李飞宋修伟李竞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