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国种子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在"徘徊"中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32
 

种企对接资本:在徘徊中前行

《 农民日报 》( 2014年02月17日   06 版)
 

 

与国外种业公司相比,目前我国种业公司的规模仍相对较小

本专题资料图片由中信证券提供
 

    编者按

    在2014年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对种企当家人提出希望:“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补上金融资本这门课,做好与资本的对接工作,实现借船出海,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也给资本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种企心态放平,应用得当,资本市场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李竟涵

    1997年,丰乐种业上市,可谓中国种企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十多年过去了,种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之路走的并不快,目前国内5500多家种子企业中,共有A股上市企业8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这其中进行过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仅有隆平高科一家。是什么阻碍了种企与社会资本的对接?对种企发展来说,金融资本是“加速器”还是“狼来了”?

    希望种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

    2013年9月,隆平高科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16.45亿元,而同期财政补贴的单项投资一般不超过亿元。这是我国上市种企首次进行股权再融资,也印证了资本运作的力量。

    “种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这是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2014年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上做出的判断,这一判断的依据是种子行业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种业的发展阶段。

    据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统计,2012年我国种业企业经营业绩达到历史高点的同时,全行业库存积压愈演愈烈,2013年水稻玉米种子的过剩量,将从2012年的25.9%、60.0%分别增长到49.1%和84.3%。种业企业产能过剩和严重的供大于求,使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

    而种子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前期的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没有高强度的资本持续投入很难支撑产业的发展。面对严重的资金瓶颈制约,金融资本的运用成为推进种企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与国际跨国企业相比,我国的种子企业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种子行业主体规模普遍较小,规模效应不明显,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以低端竞争和价格战为主。通过并购整合,有助于改善整体竞争环境,解决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的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等问题,有助于组建在品种和渠道上均具有规模优势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官方数据显示,在兼并重组方面,中种集团、中农发集团、隆平高科等企业已投资数亿元,收购整合了10多家区域性企业,进一步强化了资源整合,拓展了业务范围。北大荒垦丰种业通过并购重组,年营业收入达到21.7亿元。

    种企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多,金融资本也为种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农业发展基金、科技金融基金,一些地方也组建了类似基金,国开行、农发行、中信证券等金融机构对种子产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的揭牌运营,更为众多中小种企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担忧

    资本在观望,种企有戒心

    种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资本在种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巨大的商机,一旦对接成功,就是双赢。然而我国种子企业和金融资本的成功合作还远远不够,长久以来的陌生感没有完全打破,双方还在互相观望。

    2013年1月,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出资15亿元,发起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这是国内第一个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投融资平台。但2013年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实际投资的也只有一家企业。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副总经理苏创说:“投资界过去比较青睐大型企业,现在开始更多关注有特色的企业,更多选择发展方向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其中,种子行业是很有前景的行业,但又是比较散的行业,所以我们还在观望中。”

    苏创提出的不仅是种子行业的问题,也是农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时的共同软肋。回报周期长、财务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常常使金融资本面对农业投资时望而却步。虽然种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等优势,也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的担忧。

    而对于金融资本,也有很多种企负责人的观念没有扭转过来,存在防备心理,担心失去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有些种企担心回报周期长,影响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发展是对的,但前提是风险可控。”什么是风险可控?河北国欣种业总裁卢怀玉认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负债率不高,另一个是投资项目的前景比较稳健。从这一角度考虑,他还是希望依托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虽然通过融资可能会让企业发展更快、做得更大,然而风险也比较大。目前,国欣种业也有一些短期贷款项目,只是用做收购季节到出售季节的周转资金,但是负债率要控制在15%以内。

    “原来对基金的介入,是有一些警惕和排斥心理的。一是担心资本的逐利性,不能把资金运用到科研和人才引进上去;二是担心种业投入的周期较长,回报率没有那么快,会影响深入合作的积极性。”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梅元说,去年和国内的一家基金尝试合作,企业发展状况很好,并没有出现自己担心的问题。看来,要迈出这一步,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要把合作的意向谈明确,让资本为企业所用,而不是所控。

    转变

    资本运作是起点而非终点

    金融资本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也不是来势汹汹的洪水猛兽,而是种企实现自身发展的工具。只要合理运用,就能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如何运用资本做大做强?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将种子企业分为三类:“已经有好的融资平台的企业,要利用已有平台做大做强;有好的成长性、育繁推一体化运作好但面临发展瓶颈的企业,要借助金融力量突破瓶颈,发展自己,尽快给自己开辟融资渠道;脱胎于科研单位的企业,拥有很强的科技实力,要引入社会资本,使自己的科研更有活力,更为市场化。”

    无论是哪一类种企,在资本运作时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上市观,种企可以选用的融资方式很多,IPO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他认为,上市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切忌为上市而上市,为了上市失去理性经营。

    企业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告别过去,意味着新的开始。要想在上市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要审视自身的发展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与成长性特点,梳理出核心竞争力与特色。苏创指出:“目前国内种企还存在同质化现象,而个性化的育种企业对投资人来说更有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购重组是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两年来,我国种业并购市场表现强劲。但是深圳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总裁杨雅生认为:“中国种企开始资本运作的时间不见得比国外企业短多少,为什么不如他们发展快?一是研发能力有差距,二是重组和并购的观念没有跟上。”

    “并购是一种能力,不是简单的数量合并。”毛长青说,“并购方向应该以品种多元化、提高研发能力和建立覆盖全国的渠道为主。”从孟山都的例子来看,近十几年来,孟山都没有停止过并购的步伐,通过对其他企业的收购整合,和公司原有业务形成了资源互补、研发互补和渠道互补。某上市公司高管也表示:“并购目的要清楚,是要发育出企业原来没有的能力。大企业并购同质化的小企业不是做大途径,从中不能吸收到有用的东西,也不能促进大的产业集团的形成。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把企业做强。”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