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种业园沙盘模型
5月26日-28日,被誉为种业界“奥林匹克”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将在北京举办,这为北京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据了解,依托北京丰富的科技、金融、信息、市场等优势资源,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北京农科城”)将从“良种创制、成果托管、技术交易、良种产业化”四大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助推种业自主创新,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种业发展的新型体系建设之路,并为这届世界种子大会献上丰厚的“绿色大礼”。
亩产1300斤的优质良种
在“7·21”特大洪涝灾害情况下,全国种粮模范、房山著名种粮大户范学连示范种植的“京科968”,其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京科968有着易制种、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制种基地、公司和农户的欢迎。首都现代农业育种服务平台正是这一成果的诞生地。
2012年2月16日,在北京农科城的推动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市农科院”)分别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00204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五家种业公司签署了“玉米新品种京科968生产经营权实施许可协议”。同年12月21日,北京农科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正式成立运行。
联合体通过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创新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增强了玉米种业发展的新活力,形成了以北京农科城玉米产业化联合体为核心,以科研院所为科技支撑,以企业强有力的推广实力,合作推广由首都现代农业育种服务平台产出的一批重大成果,集中建设一批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整合产业链全程推广力量,推进示范推广网络体系建设,辐射和推动玉米新品种在北京及全国大面积应用,促进首都籽种产业发展。
北京杂交小麦打入国际市场
在北京农科城的推动下,本着“模式创新、优势互补、股权激励、利益共享”的原则,2011年10月15日,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科院积极探索种业产学研用结合新机制,共同投资成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股权投资为纽带,通过科研院所公益性研究和企业产业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业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和技术推广的高效对接。
通过股权激励和机制创新,北京市农科院科技人员的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京麦7号、京麦8号、京麦9号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符合产业开发要求的科技成果快速步入产业化开发轨道。
京麦7号等杂交小麦品种出口印度、尼日利亚、乌拉圭等亚非拉国家进行试种,CIMMYT等国外科研单位,以及先正达、利马格兰、拜耳、阿联酋Elite等国际知名种业集团先后寻求与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探讨开拓国际市场,北京原创的二系杂交小麦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2012年8月,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Guard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率先实现了国际化推广。
打破“洋鸡”品种垄断
“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三个硕果,以及即将推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白壳蛋鸡新品种“京白1号”,实现了种鸡的“中国创造”,打破了“洋鸡”品种垄断的格局。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峪口禽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科委从1998年起至今,在“蛋鸡新配套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上连续支持,让峪口禽业在打破国外蛋鸡品种垄断的技术创新上,以企业为主体,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三连跨。
在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峪口禽业在产品创新上,开创了若干国内领先的、填补空白的技术,其中,利用PCR-RFLP分子检测技术,在红壳鸡上剔除鱼腥味基因;利用分子标记鉴定羽速和性别技术实现了雌雄鉴别,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翻肛鉴别雏鸡雌雄的方法;开发育种软件,提升育种效率;引进全套蛋品设备,在选育过程中实现数量性状到质量性状选择;建立禽白血病净化检测技术,阳性率为零;利用统计软件,在选育过程中开展遗传参数评估等等。
为提高育种效率,峪口禽业提出了产权式农业经营模式,峪口禽业出资70%-90%,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出资10%-30%,在原有养殖小区、废弃地和荒山坡上建设养殖基地,由峪口禽业经营管理。农民通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资金、土地入股,获得分红,还可在养殖基地就业。通过这一经营模式,实现养殖户产品增值、产值跨越和产业链效率提升。
据了解,为实现北京农科城产业链创新功能,峪口禽业创建了标准化蛋种鸡发展模式,在京郊新建立12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创新了标准化蛋种鸡饲养模式,采用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开饲养的“全进全出”方法,种鸡的生产规模达到了310万套。
托管平台力促种业产业化
在2012年博鳌种业论坛上,北京农科城提出了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构想。为解决我国种业“研发与实际生产”脱节、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及种业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北京市科委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种业科技成果托管平台(以下简称“托管平台”),形成依托以北京市农科院为代表的院所公益托管和依托以大北农(002385,股吧)集团为代表的市场化托管两种模式。
据介绍,托管平台以信息联通为核心、以服务增值为根本、以强化激励为手段,主要实现信息联通功能、服务增值功能和强化激励功能三大功能,以成果托管网络平台和成果展示推介基地为载体,开展了信息发布、立项签约,成果登记、管理、评价、展示、推介、转移、咨询和售后服务,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并着力构建成果展示推介系统、成果供需服务系统、信息汇集发布系统、增值服务拓展系统、政策激励强化系统和种业投资引导系统。
大北农集团副总裁宋维平表示,目前托管平台各项功能已完备,吸引了250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和企业进入,汇集近6000项各类种业科技成果,累计推介各类新品种近7000种次,推动了20多个蔬菜和玉米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其中多项成果是多年来积累在研究团队中未能实现商业化的成果。通过平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的种业科技成果20余项,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推广面积达5000余万亩。
探索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供给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国外种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现有种业体系已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种业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种业体系,对全面快速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是国际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优势区之一,聚集了专业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农业科技人员2万余人,院士占全国50%,每年新育各类作物品种400个左右;北京地区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40.18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位;全市籽种经营企业900多家,国内种业前十强有4家总部设在北京,全球前十强有8家在北京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北京具备了构建新型种业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北京农科城承担着率先探索建立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责任。北京农科城将探索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良种创制研究;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建立成果验收登记和托管制度;强化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推动技术成果交易;推动高通量平台共建共享,加速良种产业化;立足种业发展现状,分步构建新型种业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 韩琮林/文 王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