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罗山彩色地瓜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但就是这个刚满周岁的合作社,却获得了社员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可。合作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看——
一个合作社的成长之路
《 农民日报 》( 2014年05月06日 05 版)
徐培升
山东省昌乐县雨罗山彩色地瓜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至今已一年有余。日前,笔者再次来到这个位于鄌郚镇雨罗山脚下泊庄村的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吕来祥正和社员们在育苗棚里忙活。“你看,这是咱今年新建的两个钢架育苗棚,育的苗子能种500多亩地瓜,都给订出去了。”
从去年刚成立时的不到200亩,发展到今年的500多亩,雨罗山合作社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主栽品种和主推技术基本成形,市场初步打开,也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笔者分管合作社工作,在这个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开始关注它,现在试图总结一下该合作社这一年的得失,希望对其他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主要特点
返乡能人带头带动作用明显
合作社的创办者吕来祥和刘仲利等人,都是从泊庄村走出去的创业能人,吕来祥原在济南做餐饮生意,刘仲利则在县城从事地产行业。吕来祥2011年返乡后,在县城和村内经营酒店,在村里积累了威信。他们对国家支持“三农”发展、鼓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很熟悉,有在农村创业的热情和能力。经过分析,他们决定依托“雨罗山上沙壤土、山泉水种出的地瓜特别甜”的传统优势,成立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发展地瓜规模种植。
社员刘培相说:“咱村里的地瓜的确是好东西,四里八乡都有名,可惜以前一直零散着种,好东西没卖出去。吕来祥他们领头成立合作社,俺第一个报名加入了。为啥?他在外闯荡这些年,见多识广路子宽,俺认准了这个‘挑头儿的’。”
合作社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合作,邀请甘薯室主任、研究员王庆美担任技术专家,引进了“紫罗兰”、“红香蕉”、“济黑系列”等新品种,确定了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的发展框架,并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雨罗山彩色地瓜”。
合作社发展一年来带动作用明显,去年第一年就有185户社员加入,今年扩大到了243户。“上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加入了合作社,种了7分地的紫罗兰,没想到卖到了1.8元一斤,纯收入接近两千元,考虑到种地瓜不大费工,觉得很合适。今年,我家的两亩半岭地准备都种上。”社员刘振亮说。
发展优势
严把质量标准善做宣传策划
笔者经过一年的持续关注,发现与其他多数合作社相比,这个合作社最大的优势有两点。一是合作社从理事会成员开始,就特别重视地瓜产品质量,采取了很多办法引导社员按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合作社善于做包装设计和宣传策划,很快就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品牌知名度持续上升。
吕来祥说:“地瓜号称全球最健康的食品,咱种地瓜,最大的卖点也是健康,如果使用违禁农药,影响了产品质量,就损害了合作社长远发展的根基。”因此,合作社请王庆美专家专门制定了生物制剂防控地下害虫的技术,并推广给了社员。合作社注册了“雨罗山”商标,目前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认定。
去年10月,合作社所产地瓜一上市,为了打开销路,理事长吕来祥一是通过济南的朋友,聘请优秀设计师设计了产品包装。同时,他参加了济南千佛山山会,与“两委”社员一起拉着地瓜来到济南,推销自己的彩色地瓜。
济南之行,不仅卖掉了地瓜,打开了市场,吕来祥还通过县委宣传部邀请记者采写了《昌乐雨罗山地瓜“走俏”千佛山山会》的新闻稿,效果非常明显。很快,市县两级电视台都做了专题节目,一些报纸和网站也进行了报道,雨罗山地瓜声名鹊起。现在,很多农民合作社不会打造品牌,不会营销策划,雨罗山合作社的做法值得学习。
突破方向
完善管理制度瞄准高端市场
万事开头难,雨罗山合作社克服了去年天气特别干旱,地瓜产量较低的困难,成功立住了脚,打出品牌,带富了社员。笔者经过多次调研,认为合作社目前有两个主要的突破方向。
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很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公平,导致合作社失信于民,失去了发展源动力。今年,雨罗山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合作社章程,制定了股权分配协议,并聘请了专业会计,负责合作社账目,这开了一个好头。但要真正实现科学管理,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制定完善的盈余分配方案,凝聚人心,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其次,合作社目前的产品包装很好,但仍然主要面对低端销售市场,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合作社发展仅一年,市场开拓有限;二是产品数量有限,还未通过绿色食品等相关认证,缺乏进入高端市场的资质和稳定供应能力;三是合作社产品集中于鲜果销售,产品缺乏层次。合作社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今年规模扩大了,还成立了雨罗山特色农产品贸易公司,准备整合周边其它特色农产品一起开拓市场。不久前,合作社还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滕州)国际薯业博览会。“参加博览会,一是希望接触一些高端客户,进一步开拓市场;二是看有没有合适的加工设备,争取今年引进来。”吕来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