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4年05月21日 05 版)
肖力伟
5月15日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推介活动的颁奖现场,获奖人、著名小麦育种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在与主持人访谈时慨叹道:“十大功勋人物,年龄最大八十有四,最年轻的也过了花甲。期望更多的年轻育种人茁壮成长,担当起时代赋予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任。”李院士的话引起了在场者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李院士的话不禁让人想起日前采访水稻育种家、“天优华占”品种的选育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朱旭东研究员时他的一声叹息,“现在40岁以下潜心育种的人越来越少了!”
十大功勋人物,育种家占了九位,这些老前辈以他们的执着、奉献,创造出了不朽的辉煌,在育种后人的心中竖立起了一座座载入史册的丰碑,万众景仰,世人瞩目。尽管他们中间很多人依然坚守在育种最前线,依然喜与田间伴,但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还忍心让这些奋斗了大半辈子、本该颐养天年的老者还在前面冲锋陷阵、攻城拔寨。
育种周期相当的长,少则五六年,多则十来年。于是,人们总觉得,待育种人取得成就,恐怕都要到烈士暮年了。其实未必尽然,这次推介的种业十林功勋人物之一、被世界公认为油菜杂交铺平道路有“杂交油菜之父”之称的傅廷栋院士1975年发现波里马雄性不育株时,只有37岁;另一功勋人物、中国科学院士、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为抗击杂交水稻的稻瘟病而选育出“汕优63”,累计推广种植面积8.6亿亩,增产637亿斤,增收600多亿元时,也不过四十岁出头。
从事育种事业有多难,只有育种人心里最清楚。很多人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可能一个像样的品种都没育出来。他们之中,如有人能收获到功勋人物程顺和院士“扬麦”系列里的任何一个品种,恐怕都要在梦中笑醒了。这也可能是很多青年人不愿投身育种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但育种行业又特别需要这样的一个庞大的铺路石群体。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失败,给成功者减少了弯路,节约了时间。他们的付出,同样要被认可;他们的劳动同样要被尊重;他们的待遇同样要显著提高!
这些功勋人物在他们年轻时工作的那个年代里,满怀一腔热血,不为名不图利,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无私奉献,不思回报。有人戏说,当初袁隆平院士如果把杂交水稻育种申请了专利的话,那之后,累计推广11亿亩,增产粮食超千亿斤,他会是多么超级的一个富翁呀!时代在变,人的世界观也在变。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物欲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以这些功勋人物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相反,我们要创新一种机制,对育种人,在精神层面上,激励他们,让他们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在物质上,向他们适度倾斜,减轻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惟如此,才有可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踊跃加入到育种行业里来。
承载着老一辈育种家厚重期望的接力棒传了下来,振兴民族种业的重担义不容辞地落在了青年人的肩上。努力吧,以这些功勋人物为楷模,奉献才华和青春,这是使命使然,也是我国种业实现强国梦希望之所在。